-
乌梢蛇 编辑
乌梢蛇是蛇目游蛇科乌梢蛇属爬行动物,又名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黄风蛇、青大将、剑脊蛇等。体背面棕黑色或绿褐色到黑褐色,密被菱形鳞片;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背脊两侧有两条褐色纵纹;成年个体黑纵线在体后逐渐不显;腹鳞灰白色;幼蛇背面鲜绿色,有四条黑线纵贯全身。尾部渐细而长;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三分之二;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有8枚;下唇鳞有8—10枚;背鳞鳞行成偶数;肛鳞二行。
乌梢蛇在中国分布较广,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等18个省均有发现。生活于海拔300—1600米的沿海平原、丘陵山区,见于田野、山边、河岸、溪边、灌丛、草地、林下、民宅周围等处。白昼活动,行动敏捷。以鱼、蛙、蜥蜴、鼠等为食。秋末冬初进入土穴中冬眠,一般每年春末夏初出蛰活动。雌蛇于5—8月产卵,多产在石堆的石穴间,每次产卵5—7枚,卵椭圆形。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乌梢蛇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无危(LC)。
中文名:乌梢蛇
拉丁学名:ZaocysdhumNADes
别名:乌蛇、乌风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南蛇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蛇目
科:游蛇科
属:乌梢蛇属
种:乌梢蛇
亚目:新蛇亚目
亚纲:双孔亚纲
亚科:游蛇亚科
亚种:0
命名者及年代:(Cantor,1842)
保护级别:无危(IUCN标准)
同义学名:Ptyasdhumnades、Zaocysnigromargintus
英文名:Black-stripedRatSnake
乌梢蛇全长可达1500毫米以上。上唇鳞8(3-2-3);偶见一侧7(2-2-3),下唇鳞10(9、11),前5(4)片切前颏片;颊鳞1,偶见一侧2;眼前鳞2,一般下面一片较小,故也称之为眼前下鳞,偶见仅1或3,眼后鳞2,偶见一侧为3;颞鳞2+2,偶见1+2、3+2或1+0;背鳞16-16(14)-14行,中央2-4行起棱;腹鳞雄性186-202,平均193片,雌性187-207,平均194片;肛鳞两分;尾下鳞雄性102-130,平均115对,雌性110-133,平均119对。
头与颈区分显著;瞳孔圆形;鼻孔开口于前后两鼻鳞间;吻鳞从头背面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前额鳞短于额鳞,额鳞长几乎等于从它至吻端的距离。半阴茎不分叉,外翻球状,基部为刺区,有数枚并列大刺,远端为小乳突型萼区。
体色背部绿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背脊有两条纵贯全身的黑线,黑线之间有两行鳞宽的浅黄褐色纵纹颇为明显。体之前段背鳞后缘色黑,前段腹鳞多呈乳黄色或土黄色,后段由浅灰黑色渐变为浅棕黑色。幼体背部多呈灰绿色,黑色纵纹贯穿躯尾。
乌梢蛇
乌梢蛇 | 锈链腹链蛇 | 赤链蛇 |
---|---|---|
乌梢蛇全长可达1500毫米以上。 | 全长600~716毫米。 | 体型中等偏大,观察标本最大全长雄性1480(1260+220)毫米,雌性1630(1380+250)毫米。 |
体色背部绿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背脊有两条纵贯全身的黑线,黑线之间有两行鳞宽的浅黄褐色纵纹颇为明显。体之前段背鳞后缘色黑,前段腹鳞多呈乳黄色或土黄色,后段由浅灰黑色渐变为浅棕黑色。幼体背部多呈灰绿色,黑色纵纹贯穿躯尾。 | 背面黑褐色或褐色,头背暗棕色,枕部两侧各有1个椭圆形肉色枕斑;体背略显2条红锈色纵纹,纹上有浅色小斑点;腹面淡黄色,每1枚腹鳞及尾下鳞两侧各有1个黑色窄条斑,前后断续相连成链状纵纹。 | 体尾背面黑褐色,有约等距排列的红色窄横斑51~87+12~30个;头背黑褐色,鳞沟红色;枕背具倒“V”形红色斑;头腹污白色,散布少数黑褐色点斑。体、尾腹面污白色,腹鳞两侧散布黑褐色点斑。 |
乌梢蛇分布图 乌梢蛇从孵出到性成熟一般需经过2.5-3.5年时间。每年春末夏初,当外界温度升高到20℃左右时,乌梢蛇结束冬眠,出来活动配种。交配时,雄蛇、雌蛇相互缠绕,头部抬起。交配时间10-60分钟。一般雌蛇配种后不再接受交配,雄蛇则可与多条雌蛇交配。雌蛇配种后约经41天开始产卵,产卵期约为2个月,每次产卵15枚左右。乌梢蛇的卵呈椭圆形,两头较钝,乳白色。乌梢蛇为卵生繁殖,野生状态下的乌梢蛇卵孵化期为50-70天。人工孵化时,温度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在75-80%,孵化时间50天左右。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无危(LC)。 种群现状:中国浙江省的一项研究估计,乌梢蛇的种群数量约为830700只。该物种似乎越来越稀少,但没有任何数据可表明其下降速度。 保护措施: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乌梢蛇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