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黄芪 编辑

豆科黄芪属植物

蒙古黄芪蒙古黄芪

蒙古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Bunge)P.K.Hsiao)是豆科、黄芪属植物黄芪的变种。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而粗壮;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总状花序腋生,具花10-25朵,排列疏松;苞片线状披针形;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荚果膜质,膨胀,卵状长圆形,长1.1-1.5厘米;种子5-6粒,黑色、肾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分布于俄罗斯、朝鲜、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黑龙江(呼伦贝尔盟)、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和吉林等地。生长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 蒙古黄芪以其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之功效。在保护心肌、调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蒙古黄芪

拉丁学名:Astragalusmembranaceusvar.mongholicus(Bunge)P.K.Hsiao

别名: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紫花黄耆、黄耆、蒙古黄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豆目

科:豆科

属:黄芪属

种:黄芪

亚纲:蔷薇亚纲

超目:蔷薇超目

亚目:蔷薇亚目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

亚族:黄芪亚族

亚属:黄芪亚属

组:膜荚组

变种:蒙古黄芪

命名者及年代:Bunge,1868

同义学名:AstragalusmongholicusBunge

形态特征

编辑

危害症状:在全生长期老鼠常咬根,造成缺苗少苗,严重影响产量,必须进行防鼠。

防治方法:①自制简易弓剪,放置在洞口,进行人工捕鼠。②1000万MLD/毫升的毒5毫升,按0.1%的浓度倒入400毫升的冰水中溶解,将稀释液再倒入5千克燕麦中反复搅拌均匀,堆积塑料布闷置12小时待用,选择洞口并投毒饵,封洞。

主要价值

编辑

以其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之功效。在保护心肌、调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保护级别

编辑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 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已被纳入《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物种现状:蒙古黄芪与黄芪均作药用,以根入药,为名贵中药材。由于长期大量采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

保护措施:建议在生长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点,严禁采挖;其它地区,也应合理采挖,控制收购,特别要注意保护幼苗,适当保留母株,以利繁殖和持续利用。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首个内蒙古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中药院士专家工作站,大力对野生蒙古黄芪资源进行普查,建立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测,深入研究黄芪的有效成分与药用价值,实现药品、保健品的产业开发。

下一篇 当归身

上一篇 郁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