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酸 编辑
临床以酸水由胃中上泛,或随即咽下,或由口中吐出等症状为特征。 常与胃痛、嗳气等兼见。
吐酸的辨证分析
本证多由肝气郁结,胃气不和而发,这是发病机理的重点。其中有偏寒、偏热之差异。属于热者,多由肝郁化热而致;属于寒者,可由寒邪犯胃,或素体脾胃虚寒而成;饮食停滞之泛酸噫腐者,是由食伤脾胃之故。临床首当辨寒热,治疗宜泄肝清火或温养脾胃,并可适当加入海螵蛸、煅瓦楞子等制酸药。
吐酸的辨证论治
1.针灸疗法
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热证加刺阳陵泉,用泻法;寒证用补法,并加艾灸。
2.饮食疗法
(1)凤凰衣粥:鸡蛋壳若干,去内膜洗净炒黄研末,每次6克加入热粥中服食。寒热证均宜。
(2)白胡椒海螵蛸煲猪肚:白胡椒12克,海螵蛸20克,猪肚1个,先将海螵蛸、白胡椒(打碎)放入洗净的猪肚内,并加入少量清水,然后把猪肚两端用线扎紧,慢火煮至烂熟,去海螵蛸及胡椒,调味分次食肉饮汤。适用于寒证吐酸。
吐酸,证名。口吐酸水之症。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因宿食、湿痰、热郁、停饮等所致。因宿食所致者,兼见气闷饱胀,嗳气腐臭等证,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术丸、八味平胃散、干姜丸等方;若从热化,宜栀连二陈汤、咽醋丸。因肝郁犯胃,湿郁化热所致者,证见两胁刺痛,口苦咽干,心烦吐酸,脉弦数,治宜泄肝清火,用逍遥散合左金丸,或柴葛平胃散。因脾胃虚寒所致者,证见面色萎黄,饮食减少,苔白,脉弦细,治宜温养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温胃饮等方。参外感吐酸水、内伤吐酸水、吞酸等条。本证可见于慢性肥厚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胃酸分泌过多症等疾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