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编辑

明代张介宾撰写的中医典籍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明代张介宾撰,六十四卷。首选《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论,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作者经验,自成一家之书。《全书》成于景岳晚年,在其殁后刊行。首为《传忠录》三卷,统论阴阳、六气及前人得失。次《脉神章》三卷,载述诊家要语。再次为《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又《本草正》,论述药味约三百种。另载《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别论补、和、寒、热、固、因、攻、散等“八略”。此外,并辑妇人、小儿、痘疹、外科方四卷。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景岳全书

作者:张介宾(景岳)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7800893162

成书年代:明

归属类别:中医典籍

内容简介

编辑

全书分为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八略、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妇人规古方、小儿则古方、痘疹诠古方、外科钤古方等16种。择取诸家精要,研精医理,剖析毫芒,操术明审。并系统阐论各科病证证治,阐发“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及“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对于命门、阴阳学说等均有独到的见解。如倡论阴阳原同一体和阴阳一分为二各论。主张补真阴之阳,认为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创立左归、右归等法。治法以温补为宗旨,创制新方八阵详述其自创186首新方,制方通灵活变,有规可循。立论和治法颇多发挥,为后世所推崇。

作者简介

编辑

张介宾,字会卿(又作惠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代山阴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生活于公元1563~1640年(明嘉靖四十二年至明崇祯十三年)。

张氏祖籍四川绵竹县,明初,其先世因军功世袭“绍兴卫指挥”,遂移居浙江。景岳幼禀明慧,读书不屑章句,于经史百家无不博览,通易理、天文、兵法之学,尤精于医学。早年即遵父训学习《内经》,14岁随父至京。其父寿峰公为定西侯客,景岳因而遍交术士,曾从名医金英学医数载,尽得其传。壮年从戎幕府,游历北方,曾“出榆关,履碣石,经凤城,渡鸭绿,由于壮志难酬,家贫亲老,遂翻然归里,肆力于医学,故有“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以医术著称于明万历、天启间”的记载。

景岳治学极为严谨,能师古而不泥,辨疑而不苟,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并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故对医学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认为:“有此法未必有此证,有此证未必有此方,即仲景再生,而欲尽踵其成法,吾知其未必皆相合;即仲景复言,而欲尽吐其新方,吾知其未必无短长。吁嘻!方乌足以尽变?变胡可以定方?但使学者能会仲景之意,则亦今之仲景也,又何必以仲景之方为拘泥哉!”其认真学习,善于变通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张景岳医学著作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及《质疑录》等。

成书背景

编辑

金元之后,明代许多时医继承河间、丹溪之学,各执一说,保守成方,多用寒凉攻伐,虽然薛己等温补理论已经兴起,但流弊未绝,景岳学说的产生正基于这一现实。首选《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论,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作者经验,著成《景岳全书》。张介宾的学术思想受李东垣、薛立斋的影响较大,崇尚温补脾肾,反对刘完素寒凉攻伐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说。

流传版本

编辑

现存最早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刻本、《四库全书》本及清康熙年间多种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和排印本出版。

书评、序言

编辑

贾序

人情莫不欲寿,恒讳疾而忌医,孰知延寿之方,匪药石不为功;得病之由,多半服食不审,致庸医之误人,曰药之不如其勿药,是由因噎废食也。原夫天地生物,以好生为心,草木、金石、飞潜、溲渤之类,皆可已病,听其人之自取。古之圣人,又以天地之心为己心,着为《素问》《难经》,定为君臣佐使方旨,待其人善用之。用之善,出为良医,药石方旨,惟吾所使,寿夭荣谢之数,自我操之,如执左券,皆稽古之力也。庸医反是,执古方,泥古法,罔然不知病所自起,为表、为里、为虚、为实,一旦杀人,不知自反,反归咎于食忌,洗其耻于方册,此不善学人之过也。故曰∶肱三折而成良医,言有所试也;不三世不服其药,言有所受之也。假试之知而不行,受之传而不习,己先病矣,己之不暇,何暇于已人之病?是无怪乎忌医者之纷纷也。

越人张景岳,豪杰士也。先世以军功起家,食禄千户。结发读书,不屑章句。

初学万人敌,得鱼腹八阵不传之秘,仗策游侠,往来燕冀间,慨然有封野狼胥、勒燕然之想,榆林、碣石、凤城、鸭江,足迹几遍。投笔弃 ,绝塞失其天险;谈兵说剑,壮士逊其颜色。所遇数奇,未尝浼首求合也。由是落落难偶,浩然归里,肆力于轩岐之学,以养其亲。遇有危证,世医拱手,得其一匕,矍然起矣。常出其平生之技,着为医学全书,凡六十有四卷。语其徒曰∶医之用药,犹用兵也。治病如治寇攘,知寇所在,精兵攻之,兵不血刃矣。故所着书,仿佛八阵遗意。古方,经也;新方,权也,经权互用,天下无难事矣。书既成,限于资,未及流传而殁,遗草属诸外孙林君日蔚。蔚载与南游,初见赏于方伯鲁公,捐资付梓。板成北去,得其书者,视为肘后之珍,世罕见之。予生平颇好稽古,犹专意于养生家言,是书诚养生之秘籍也。惜其流传不广,出俸翻刻,公诸宇内。善读其书者,庶免庸医误人之咎,讳疾忌医者,毋因噎而废食也可。

时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孟春两广运使瀛海贾棠题于羊城官舍之退思堂

范序

我皇上御极五十年,惠政频施,仁风洋溢,民尽雍熙,物无夭札,固无藉于《灵枢》《素问》之书,而后臻斯世于寿域也。虽然,先文正公有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乃知有圣君不可无良相,而良医之权又与良相等,医之一道,又岂可忽乎哉!自轩辕、岐伯而下,代有奇人,惟长沙张仲景为最着。厥后,或刘或李或朱,并能以良医名,然其得力处,不能不各循一己之见,犹儒者尊陆尊朱,异同之论,纷纷莫一。

越人张景岳,盖医而良者也。天分既高,师古复细,是能融会乎百家,而贯通乎诸子者,名其书曰“全”,其自负亦可知矣。他不具论,观其《逆数》一篇,逆者得阳,顺者得阴,降以升为主,此开阴阳之秘,盖医而仙者也。世有以仙为医,而尚不得谓之良哉?而或者曰∶医,生道也;兵,杀机也。医以阵名,毋乃不伦乎?不知元气盛而外邪不能攻,亦由壁垒固而侵劫不能犯也。况兵之虚实成败,其机在于俄顷;而医之寒热攻补,其差不容于毫发,孰谓医与兵之不相通哉?若将不得人,是以兵与敌也;医不得人,是以人试药也。此又景岳以阵名篇之微意也。

是书为谦庵鲁方伯任粤时所刻,纸贵五都,求者不易。转运使贾君,明于顺逆之道,精于升降之理,济世情殷,重登梨。予于庚寅孟冬,奉天子命,带星就道,未获观其告竣。

阅两月,贾君以札见示,《景岳全书》重刻已成,命予作序。余虽不敏,然以先文正公良医良相之意广之,安知昔日之张君足为良医,而异日之贾君不为良相,以佐我皇上万寿无疆之历服耶?故为数语以弁卷首。

闽浙制使沈阳范时崇撰

查序

天地之道,不过曰阴与阳,二气之相宣,而万物于以发育。人固一物耳,皆秉是气以生,赋以成形,不能无所疵疠,而况物情之相感,物欲之相攻,此疾疚之所由兴,往往至于夭札而莫之拯。有古圣人者起,为斯民忧,调健顺之所宜,酌刚柔之所济,分疏暑寒燥湿之治理,而着之为经,至今读《灵枢》《素问》诸篇,未尝不叹圣人之卫民生者远也。及览汉史方技传,若仓公、扁鹊之流,多传其治疾之神奇,而其方不着。洎仲景、立斋、丹溪、东垣辈出,多采其精微,勒为成书,以嬗后世。及诸家踵接,各祖所传,同途异趋,且致抵牾,即有高识之士,览之茫无津涯,欲求其会归,卒未易得也。

越人张景岳者,少负经世才,晚专于医,能决诸家之旨要,乃着集六十有四卷,以集斯道之大成。其甥林汝晖携之至岭外,为鲁谦庵方伯所赏识,始为之梓行,凡言医之家,莫不奉为法守。后其板浸失,贾青南都运复刊之,寻挟以北归,其行未广。余族子礼南客粤,以其才鸣于时,而尚义强仁,有古烈士之概。慨是书之不广暨也,毅然倡其同志诸君,醵金以授梓人,锓板摹发。会余奉命典试,事竟,礼南从余游,出其书视余,请为弁首。余读其集分八阵,数组诸科,科次以方,方征诸治,其义简,其法该,其功用正而神,是为百氏之正轨,而其究盈虚之理数,析顺逆之经权,则又与大《易》相参,而阴阳之道备是矣。学人苟得其体用,随宜而措施,则足以利济群黎,可无夭札之患。且今圣天子方臻仁寿,保合太和,至泽之涵濡,使天下咸登寿域。更得是书而广其术,行之四方,其于天地生物之心,圣人仁民之化,赞襄补益,厥用良多,而礼南诸君乐善之功,亦将与是集共传不朽。

癸巳科广东典试正主考翰林院编修查嗣 撰

鲁序

人身一小天地也。天地之气,不越阴阳,阴阳和,而后覆载得其清宁,渊岳得其峙,以至草木鸟兽咸若。《易》有之:山泽通气,水火不相射,是谓阴阳和之之谓也,所以《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向余亦谓医与《易》准,故能神明阖辟之原。人之一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备矣,非气不生,非血不行,气血者,阴阳之属也。而医则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循环无已,从逆得顺,从消得长,从虚得盈,分先后之天,审燥湿之宜,察刚柔之用。二气之帮助,则表里虚实,无不洞然于中,斯酌古可以剂今,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善《易》者,未有不善医者也。

荣卫调而后经络顺,阴阳错而后疾病生,轩岐具挽回造化之神功,而《灵枢》《素问》一书,犹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后之人虽穷幽极渺,尚恐理解未明,用违其术。唯仲景张氏、立斋薛氏、丹溪朱氏、东垣李氏诸君,朗悟通神,能窥其奥,皆有着述,为医家指南,以名于越人、淳于之后。而《医宗》《医录》《医统》《拔萃》《宝镜》诸篇,亦足以羽翼《内经》者,犹之《六经》而外,诸子百家不可废也。但浩博泛滥,童年习之,皓首而不得其源。倘能采掇精华,不支不漏,灿若云汉,明若列星,俾人披其集而漱涤五脏,练精易形,有所宗旨,斯亦窥《易》简之奥,而具参赞之功者矣。

吾郡张会卿先生,名介宾,自号通一子,于书无所不窥,壮年好谈兵击剑,思有所用于世,筮《易》得天山之遁,遂决意石隐,避世壶中。精轩岐之道,而于生死疑难之际,审呼吸于毫芒,辩浮沉于影响,君臣佐使,无不析其源流,问切望闻,无不穷其 奥。汇成《景岳全书》一集,列为八阵,中为九宫,前分门,后方剂,去陈言之糟粕,阐前哲之心思,合者参之,疑者剖之,略者补之,诚度世之津梁,卫生之丹诀也。

是书脍炙海内已久,余以不得一见为怅,适林汝晖侄倩携之来粤,如获拱璧。因谓儿辈曰:兹编宏济之仁,不在良相下,岂一身一家之所敢私哉。特付剞劂,以公诸世,庶不没作者之苦心,而同于长桑禁方之授也夫。

会稽鲁超序

章节目录

编辑

卷之一入集·传忠录(上)

卷之二入集·传忠录(中)

卷之三道集·传忠录(下)

卷之四道集·脉神章(上)

卷之五道集·脉神章(中)

卷之六道集·脉神章(下)

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

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

卷之十从集·杂证谟

卷之十一从集·杂证谟

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

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

卷之十四性集·杂证谟

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

卷之十六理集·杂证谟

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

卷之十八理集·杂证谟

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一明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二心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五心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六必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八必集·杂证谟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三贯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三贯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四天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五天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六天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

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总论类

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经脉类

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胎孕类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育类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后类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带浊遗淋类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乳病类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子嗣类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瘕类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前阴类

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

卷之四十二谟集·痘疹诠

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诠\痘疮(上)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

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卷之五十二图集·古方八阵

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

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

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阵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阵

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阵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

卷之五十九宙集·古方八阵

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阵\因阵

卷之六十一长集·妇人规古方

卷之六十二长集·小儿则古方

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

影响评价

编辑

张介宾于《景岳全书》中阐发阴阳互根,强调命门水火,倡言“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善辨虚寒,擅用温补,并反对以苦寒为滋阴,对于纠正寒凉时弊起了很大作用,张介宾也被后世奉为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同时也应看到,张氏为了力挽时弊,在立论时未免偏激,也遭到后世诸如姚球、陈修园、章虚谷等人的批评。

下一篇 月经

上一篇 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