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匐行疹 编辑
匐行疹又称钩蚴皮炎、潜行疹或幼虫移行疹,是由寄生于狗、猫、牛、羊等动物的钩虫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并在皮肤内向前移行,形成红色略高于皮面、蜿蜒蛇形的皮肤损害。损害多发于手、足、小腿等与泥土经常接触的部位,少数患者可发于鼻部、口腔黏膜及结膜等处。患者自觉局部瘙痒或有刺痛感。本病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季。
本病主要由猫、狗体内寄生的钩虫幼虫引起,如巴西钩虫、犬钩虫,其他线虫如马蝇和牛蝇的幼虫、颌口线虫以及幼丝虫侵入人体后,幼虫在皮肤内长期寄生并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病变。
本病多发生于手、足、小腿等与泥土经常接触的部位,少数患者可发生于鼻部、口腔黏膜及结膜等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和水疱,伴有瘙痒或刺痛感。2~3天后幼虫开始爬行,1周左右发展成不规则的红色细线状略隆起皮面的匍行性损害,末端可形成硬结或水疱。因人体为其异常宿主,不适于生存,幼虫在寄生到人体的第2~8周死亡。
1.痰液中可找到钩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幼虫常在表皮的颗粒层或棘层栖居,虫体周围及附近的皮肤内,特别在血管周围有慢性炎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3.线状皮损的前端可挑出幼虫。
诊断要点如下。
1.有狗、猫、牛、羊粪便接触史。
2.本病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季。
3.幼虫刺入部位出现丘疹、丘疱疹或红斑等非特异性损害,多呈线状,单发或多发,略高于皮面,局部可形成硬结。
4.多发生于手足或者小腿,也可发生在躯干。
5.可出现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6.患者的痰液中可找到钩蚴。
7.线状皮损的前端可挑出幼虫可诊断为本病。
1.患病后要及时诊治,尽量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影响正确诊断而延误治疗。
2.口服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还可外用含亲脂性载体的噻苯达唑制剂,如涂搽噻苯达唑粉加入凡士林配成的软膏;或涂搽噻苯达唑悬液后,再涂搽糖皮质激素软膏,可收到较好疗效。
3.可在匐行疹的前端0.5cm处切除皮肤及皮下组织,皮下结节则需完整切除。
4.线状损害的末端可用氯乙烷或液氮喷射冷冻或透热疗法杀死幼虫。
1.避免与狗、猫、猪、牛、羊等密切接触,并加强其粪便的管理。
2.避免赤足在被动物粪便污染的泥土上行走,接触动物粪便后要及时清洗。
3.儿童要纠正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4.避免食生鱼、生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