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 编辑

皮肤癌

皮肤癌(skin cancer)即皮肤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包括表皮、皮肤附属器、皮肤软组织、周围神经、黑素细胞、皮肤淋巴网状组织和造血组织等。还有一部分是发生在其他组织转移到皮肤的转移性肿瘤。

2022年9月,皮肤癌转移到大脑机制首次破译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皮肤癌

外文名:skin cancer

就诊科室:皮肤科、肿瘤科

常见病因:紫外线照射、化学致癌物质、慢性炎症等所致

常见症状:易出血、溃疡,合并感染有脓液,伴恶臭疼痛

传染性:无

病因

编辑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②化学致癌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苯并芘等长期刺激;③放射线、电离辐射;④慢性刺激与炎症,如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瘘管、盘状红斑狼疮、射线皮炎等;⑤其他:如免疫抑制阶段,病毒致癌物质等。

分型

编辑

皮肤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汗腺癌血管肉瘤等。皮肤癌有原发性癌和由其他部位转移至皮肤的继发性癌。原发性皮肤癌常见的有基底细胞癌、原位鳞癌(鲍温病)、鳞状细胞癌、湿疹样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表现

编辑

皮肤恶性肿瘤有相对容易出血的特点,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1.鳞状细胞癌

可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转化而来。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乳状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合并感染有黏稠脓液,伴恶臭、疼痛。鳞状细胞癌的恶性度较高,较易转移,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2.基底细胞癌

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多单个发生,好发于面颊部、鼻梁及鼻两旁,该肿瘤常无自觉不适,基底细胞癌虽然是恶性的,但转移者极少,先发生边缘半透明结节隆起浅在溃疡,继之渐扩大,可侵袭周边组织及器官,成为侵袭性溃疡。根据其形态和病理变化,可将基底细胞癌分为4型,即结节溃疡型、色素型、硬瘢状或纤维化型和浅表型。

3.恶性黑色素瘤

是恶性度很高、转移很快的皮肤癌。中国人皮肤中的色素较多,对紫外线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比较注意防晒,因此恶性黑色素瘤在中国比较少见。由于黑色素瘤是黑颜色比较容易发现,所以如果在指甲、甲床、脚心、手心或身体其他部位发现黑色的斑,近期内明显扩大,并容易破溃,或半个指甲发黑,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4.湿疹样癌

常发生在女性单侧乳房。症状与湿疹相似,呈红色或暗红色的皮肤改变,表面易有渗液或渗血,初发时多在单侧乳晕部,以后缓慢发展,有的乳头可以有溢液。易误诊为湿疹。中年女性、久治不愈的单侧性乳房湿疹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检查

编辑

活组织病理检查对皮肤恶性肿瘤的分类以及治疗方法选择极其重要。

诊断

编辑

根据临床特征及病理检查可确诊。

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其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应注意高度可疑的早期恶性病变征兆:①经久不愈、时好时犯或有少量出血的皮肤溃疡;②凡日光性角化病出现流血、溃烂或不对称性结节突起等症状;③往日射线照过的皮肤或旧疮疤,窦道处出现溃破或结节突起时;④久不消退的红色皮肤瘢痕,其上显示轻度糜烂时警惕原位癌的可能。

鉴别诊断

编辑

应与慢性肉芽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溃疡、光照性角化症等相鉴别。

治疗

编辑

皮肤恶性肿瘤部位浅表,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冷冻疗法、光动力疗法 、激光疗法,局部药物物理腐蚀疗法和化学疗法等。化学疗法是适用于和其他治疗合并应用的辅助治疗和晚期姑息疗法。可依据癌瘤的部位、大小、患者全身情况、癌肿的程度等选择应用。治疗原则是去除肿瘤,最大化地保留功能,减少外貌损伤。

1.手术疗法

适用于各期皮肤癌,可采用外科手术将肿瘤全部切除。

2.淋巴结清扫

鳞癌手术切除后的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很难决定。预防性清扫不是最必需的选择,而应依据患者的年龄、癌的发生部位、浸润程度和癌细胞分化程度作出最佳决策。

3.放射疗法

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十分敏感,对鳞癌中度敏感。本法也适用于已有或可能有淋巴转移的部位,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4.化学疗法

是作为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一种全身性辅助治疗。当禁忌或不可进行外科手术及放疗时,5—氟尿嘧啶、咪喹莫特(Imiquimod)等可用于低危险性、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和低危险性的原位鳞状细胞癌(鲍文病)。

5.物理疗法

是应用电凝、电灼、冷冻、光动力疗法或激光来烧灼癌瘤,使之坏死脱落或气化。

6.腐蚀疗法

应用有效浓缩的腐蚀性较强的化学药物作为局部烧灼或涂抹。

预后

编辑

皮肤恶性肿瘤如发现和治疗较早较恰当,一般来说,疗效和预后较好,但如已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者,则预后较差。

科学研究

编辑

2022年9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首次破译了一种使皮肤癌转移到大脑的机制,并利用现有的治疗方法成功地抑制了60%到80%的扩散。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期刊《JCI洞察》上 。

下一篇 皮炎

上一篇 人乳头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