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膜侵睛 编辑
以白色翳膜自白睛侵及黑睛为主要表现。
肺经燥热
证候:患眼涩痛,畏光,泪热眵结,白睛上有小泡样颗粒隆起,其周围绕以赤丝,色赤怒张,伴口渴鼻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以泪热眵结,白睛泡样颗粒周围赤丝怒张为辨证要点。
病机:肺经燥热,上壅于目,故白睛涩痛/目热眵结;气血运行壅滞,故赤丝怒张,白睛起泡样颗粒;肺经热盛,故口渴鼻干,肺热下移则便秘溲赤。舌脉之象也均为肺热之征。
肺阴不足
证候:患眼微涩隐痛,白睛颗粒不甚高起,周围血丝淡红,久不消退或反复发作,兼见口干烦热、干咳,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以眼部症状不甚明显,病久反复发作为辨证要点。
病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故白睛症状不甚明显,全身兼见阴虚表现。虚证难复,故病变反复发作。
肺脾两虚
证候:患眼赤涩轻微,白睛泡样颗粒细小,反复发作,伴乏力便溏,纳差腹胀,或痰多,舌淡,脉细弱。
辨证:以眼部症状轻微,反复难愈,伴脾虚症状为辨证要点。
病机:病属虚证,故眼部症状轻微,且反复难愈:脾虚运化失调,则纳差腹胀,乏力便溏;水湿内停,聚湿成痰,则痰多;舌脉之象乃肺脾不足之征。
肺经燥热,肺火亢盛,失于宣发,气血郁滞而成;或兼肝之不足,肺金凌木;或肺金阴亏,虚火上炎,血络壅滞酿成此病。此外,禀赋不足,脾肺失调的儿童,更易患之。
内治法
(1)肺经燥热
治则:泻肺散结。
主方:泻肺汤(《审视瑶函》)加减。
方药:桑白皮、黄芩、地骨皮、麦冬、知母、桔梗。加防风散邪,赤芍凉血散血退赤,连翘助桑皮清热,便秘者加大黄。
(2)肺阴不足
治则:滋阴润肺,兼以散结。
主方: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加减。
方药:生地、麦冬、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加夏枯草、连翘以增强泻热解毒散结之功。
(3)肺脾两虚
治则:补脾益肺。
主方: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减。
方药:党参、白术、云苓、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加防风、赤芍、桑白皮,可散邪退赤,止目痛。
外治法
(1)点眼疗法
①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每天4~6次;
②千里光眼药水,每日4~6次;
③黄芩素眼药水,每日4~6次。
(2)熏洗疗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