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盗汗 编辑
盗汗,医学上称为多汗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异常地大量出汗。其常用名还有汗症、多汗症等,主要分为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两种。生理性盗汗是指没有明显的原因或疾病引起的多汗症,而病理性盗汗则是由于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多汗症。盗汗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不正常的大量出汗,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盗汗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家庭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甲硫咪唑、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维生素D制剂等。盗汗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干预是否及时、是否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等。单纯盗汗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大多可以治愈或好转。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当原发疾病好转、痊愈,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预防多汗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身心舒适,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微创手术技术,对多汗症进行局部治疗;利用激光技术,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作用于汗腺,减轻多汗症的症状。同时,针对多汗症相关的遗传基因进行研究,有望找到新的治疗方法。这些研究进展为盗汗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病名:盗汗
别名:汗症、多汗症
就诊科室:中医科、全科医学科、呼吸内科、消化科、感染科、内分泌科
多发群体:体质虚弱、情绪不稳定、代谢紊乱等人群
常见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病因:没有明显的原因或由于某些疾病、药物引起
常见症状:异常地大量出汗
传染性:否
传播途径:无
是否遗传:否
相关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甲硫咪唑、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维生素D制剂等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患者,多数在入睡已深、清晨5点、睡醒前1~2小时容易流汗,汗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不会像睡着时那样流汗,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患者,多数入睡后不久就开始流汗,严重时可以使睡衣湿透,醒后停止流汗,把身上的汗液擦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盗汗。这种类型的盗汗,患者常有热的感觉,醒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患者,极易流汗。入睡后不久或即将入睡时,即有汗液大量涌出,出汗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收敛。再入睡可再次出汗。盗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混有汗臭。汗液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需数次替换睡衣方可安睡。这些患者的心情表现为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饮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根据性质划分类型
生理性盗汗
常见于小儿及更年期女性,盗汗和潮热在女性中非常普遍。此外,高温、衣被过多、运动、刺激性食物、紧张、恐惧等也可引起夜间盗汗。
病理性盗汗
指由疾病原因导致的盗汗,常见原因包括内分泌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肿瘤等。服用某些药物后也可引起盗汗。
引起盗汗的原因众多,既有生理性的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还有药物作用引起的盗汗。
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
如布鲁氏菌感染、艾滋病、结核病、心内膜炎、骨髓炎、脓肿等,都可导致盗汗。
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都可引起盗汗。更年期盗汗通常是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具有雌、孕激素受体的各器官和组织功能、代谢发生改变,就会造成血管收缩症状,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盗汗。
风湿免疫疾病
神经及精神类疾病
肿瘤
其他
小儿佝偻病等,也常有烦躁、夜间惊醒、盗汗的症状。
生理因素
小儿
小儿时期皮肤幼嫩,含水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盗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
睡前进食
临睡前进食,可能使产热增多,小儿汗腺分泌增加,造成入睡后出汗,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明显。
情绪因素
精神紧张、恐惧等也可能引起盗汗。
运动
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盗汗。
药物因素
盗汗是许多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常规治疗药物
如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可引起流汗增多;糖尿病治疗时使用降糖药或者胰岛素不当导致低血糖,亦可导致盗汗;使用激素阻断药物治疗某些癌症,也会导致盗汗。
药物成瘾戒断反应
戒断酒精、阿片类药物、可卡因、大麻、苯二氮䓬类药物,也会出现盗汗的现象。
环境因素
若室内温度过高、被子盖得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也可引起睡眠时盗汗。
发病机制
心主汗液的生成,因此中医认为盗汗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调、心血不足、阴虚火旺。
西医认为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盗汗。虽然人体夜晚血液循环相对于白天有所减弱,毛孔有一定收缩,但若因某些原因导致人体产热量仍较正常夜晚增多,或者辐射散热等方式不能满足散热需求,导致热在体内积聚,就会以出汗方式加强散热,表现为盗汗。
轻型盗汗
睡醒前1~2小时容易流汗,汗量较少,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
患者常有热的感觉,醒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患者,极易流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混有汗臭,心情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饮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盗汗是日常中比较多见的症状,引起盗汗的因素众多,出现盗汗时,可先在家观察,切忌盲目服药治疗。若出现发烧、体重减轻、局部疼痛、咳嗽、腹泻或其他相关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若患者除盗汗外,无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可于中医科调理,或全科医学科就诊。
若患者除盗汗外,出现咳嗽、咳痰或咳血,建议就诊于呼吸内科。
若患者除盗汗外,出现腹泻、腹痛,建议就诊于消化科。
若患者除盗汗外,同时伴有发烧、体重减轻、局部疼痛、咳嗽或腹泻等症状,可就诊于感染科。
若患者除盗汗外,同时出现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表现,可就诊于内分泌科。
诊断依据
人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出现睡眠中出汗,醒后汗止的典型症状,并与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佝偻病等疾病进行区分,即可作出盗汗的初步诊断。
相关检查
血生化检查可测定血糖,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测定肝功能、肾功能可评估肝、肾功能是否异常,可了解体内是否存在活动性炎症;
结核菌素试验可判断患者是否因结核病引起的盗汗;
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查,如果显示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增高,提示有风湿热的风险;
血清磷、血清钙的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因佝偻病活动期而引起的夜间盗汗。
影像学检查
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显示病变的具体部位、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主要是医生通过内镜取样或经皮穿刺取样,了解病变的具体性质。
鉴别诊断
排除自主排汗的情况,个人有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的典型症状,即为盗汗,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和症状可与风湿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植物神经紊乱相鉴别。
风湿热
病初多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伴有多汗。随后常出现心肌炎、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经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增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临床上可表现为打鼾,且鼾声不规律,患者可自觉憋气,严重时甚至可反复被憋醒。
常伴有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头晕、口咽干燥等症状,且因夜间睡眠质量不佳,白天还可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查体可发现咽腔狭窄、扁桃体肿大等情况,根据病史、体征、便携式睡眠监测或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即可诊断。
植物神经紊乱
通常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才能诊断,患者症状往往涉及多个系统,且难以用单一系统疾病解释。
盗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假如是由药物引起,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可能会要求患者停用相关药物。假如是由疾病引起的,医生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结核病
结核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用药需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五大原则。具体的药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耐药性以及感染部位。
常见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者病情严重,应考虑是否耐药,必要时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碘131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的患者或术后复发,又不适宜再次手术的患者,药物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常用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等。
佝偻病
对轻症患者,可口服维生素D制剂,包括浓缩鱼肝油制剂。重症患者要加大药量,同时治疗消化不良、肺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注意使用维生素D要遵医嘱,以免造成维生素D过量中毒。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患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缓解症状,严重时可以服用镇静剂帮助睡眠,对于绝经及绝经后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补充雌激素疗法治疗,由于雌激素受体分布于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应用雌激素可控制和预防更年期各种症状和疾病。部分疗法需辅以孕激素治疗。
焦虑症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有些患者适合心理治疗,但多数人可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或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家庭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引起的盗汗,可以通过摄取植物中的雌激素来缓解症状,在饮食上宜多食大豆、黑豆、豆浆、豆汁、扁豆、谷类、小麦、黑米、茴香、葵花子、洋葱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品。同时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并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盗汗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干预是否及时、是否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等。单纯盗汗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大多可以治愈或好转。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当原发疾病好转、痊愈,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避免思虑烦劳过度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日常饮食应多吃滋阴降火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调整日常饮食中的热量和营养配比,减少糖类、脂类等产热物质摄入量,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摄入量。多吃滋阴降火的食物,如枸杞、银耳、百合、梨等。
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气血两虚,体质差,应给患者多进食温补的汤、粥类食物,如鱼粥、瘦肉粥、乌鸡汤等,患者衣物和被褥常被汗液浸湿,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清洁干燥。
2022年02月24日,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调查人员通过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发现,默克公司生产的失眠药物Suvorexant可以安全、有效的改善围产期和绝经后妇女的失眠和盗汗。该研究结果发表在《Sleep》杂志上。
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是在CT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法到达胸交感神经链附近,通过射频热凝“烧断”交感神经,达到治疗多汗症的。该方法仅需局麻下即可完成,且伤口只有针眼大小,术后恢复快。由于多汗症复发率较高,射频热凝这个微创、精准、高效的治疗方式给多汗症患者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祖国医学认为肺卫之气不固,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侵袭,肌表不固,津液外泄,可发生自汗,常采用中药固表敛汗,而西药尚无特效疗法,解放军163医院心肾内科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盗汗自汗128例,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来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