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坏死性龈口炎 编辑
本病为急性感染性炎症,多见牙龈边缘及龈乳头顶端出现坏死,下前牙唇侧多见。牙龈边缘呈“虫蚀状”,牙龈乳头消失变平如“刀削状”。在坏死组织表面可有灰白色的假膜形成,容易擦去,擦去后可见出血的创面。唇、颊、舌、腭、咽、口底等处黏膜均可受累,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坏死性深溃疡,上覆灰黄或灰黑色假膜,周围黏膜有明显的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疼痛明显,常伴有流涎、发热、头痛、淋巴结肿等症状。急性期未及时治疗,坏死就会向邻近的口腔黏膜及深层组织蔓延,在全身抵抗力急剧下降,同时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时,还可造成面颊的洞穿性缺损,称为走马疳或面颊坏疽。大量的毒性产物可导致患儿的死亡。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还可转变为慢性。牙龈乳头破坏严重,牙龈失去正常外形,龈缘呈反波浪形。严重者可造成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发病急骤,症状显著,有发热、全身不适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溃疡好发于牙龈和颊黏膜,形态不定,大小多在1厘米左右,表浅,披以污秽、灰白色苔膜,擦去此苔膜时,出现溢血的溃疡面,但不久又再覆以同样的苔膜,周围黏膜有明显充血水肿,触痛明显,并有特别强烈的坏死组织臭味。
1.外周血
2.涂片检查
可见大量梭状杆菌和螺旋体。
3.组织病理检查
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上皮破坏,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坏死上皮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及多种细菌和纤维蛋白形成假膜。固有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基层水肿变性,结缔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必要时做胸片,B超等检查,注意除外其他感染性疾病。
此病确诊的依据为特殊性口臭,苔膜与小溃疡,涂片中找到大量梭形杆菌与奋森螺旋体。
1.起病急,病程短,自发性出血,疼痛。
2.牙龈边缘及龈乳头顶端出现坏死,受累黏膜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坏死性深溃疡,上覆灰黄或灰黑色假膜。
3.具有典型的腐败性口臭,唾液增多并黏稠。
4.坏死区涂片可见到大量梭状杆菌和螺旋体,有助于确诊。
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消除炎症,防止病损蔓延和促进组织恢复。由于本病具有传染性,应做好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小儿赖氏综合征
上一篇 小儿埃莱尔-当洛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