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第虫病 编辑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现通称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原虫性疾患。临床上以腹泻、腹痛及腹胀等为主要表现,并可引起胆囊炎、胆管炎及肝脏损害。本病除地方性流行外,还可导致水源性暴发性流行。在旅游者中感染也很常见。近年发现艾滋病患者常可合并本虫感染。
中医病名:贾第虫病
外文名:giardiasis
就诊科室:内科
多发群体:艾滋病患者
常见发病部位:肠道
常见病因:贾第虫滋养体
常见症状:腹泻,腹痛及腹胀等
贾第虫滋养体牢固地吸附于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的黏膜,并二分裂繁殖,释出的虫体很快转化为对外界环境有抵抗力的包囊,包囊随粪排出后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性传染是贾第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此外也可经人-人接触直接传染,除人以外,野生动物可成为其保虫宿主。因此山中的溪水和虽经氯化处理但未经严格过滤的城市供水系统是水源性流行的根源。
潜伏期一般1~3周,平均9~15天,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急性期典型症状为暴发性腹泻,水样大便并有恶臭,可有少量黏液,但多无脓血,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嗳气,腹痛常见,多在中上腹、绞痛,部分患者有低热、发冷、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急性期持续数天,如治疗不及时,即可能转为亚急性感染,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等,可持续数月,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或持续稀便,多为周期性短时间腹泻,大便为表面漂浮黄色泡沫的稀便,恶臭,多在10次/天以下,腹胀,嗳气,厌食,恶心,但腹部绞痛少见,病程常可长达数年。
儿童病例和严重感染者因长期吸收不良可导致消瘦,体重减轻,发育障碍,贫血等,如虫体侵犯胆囊和胆管时,患者表现为胆囊炎和胆管炎症状,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发热,胆囊区压痛等,病变累及肝脏,患者以肝区疼痛,肝大伴压痛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此外,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胃炎,阑尾炎等。
1.病原体检查
新鲜腹泻便中可发现滋养体,糊状便和成形便中多为包囊,粪便直接生理盐水涂片即可找到滋养体;以碘液染色后可使包囊易于识别,硫酸锌漂浮法等浓缩法可提高包囊检出率,粪便检查应三送三检,三检阳性率可提高到97%,十二指肠引流物,小肠黏液或活检组织均可查到虫体。
2.免疫学试验
可分为检测血清内抗体和粪抗原两类。
(1)检测抗体 自从蓝氏贾第鞭毛虫纯培养成功后,由于高纯度抗原制备已成可能,故大大提高了免疫诊断的灵敏性与特异性,我国已建立两株蓝氏贾第鞭毛虫培养,为国内开展免疫诊断提供了条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查患者血清抗体。
(2)检测抗原 可用酶联免疫试验(双夹心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检测粪稀释液中的抗原,检测粪抗原不但可用于诊断,也可以观察疗效。
3.分子生物学诊断
近年有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蓝氏贾第鞭毛虫核糖体RNA(rRNA)基因产物,可检测出相当于一个滋养体基因组DNA量的扩增拷贝,也可用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DNA探针检测滋养体和包囊,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特异性灵敏性。
4.其他检查
本病根据患者有腹泻,腹胀,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粪便恶臭,并可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等一般诊断不困难。在粪中发现具有特征性的滋养体或包囊就可作出诊断。这些虫体在急性期很易找到,但在慢性感染期则以低水平间歇性排出虫体,因此需反复多次粪检或用尼龙线法或内镜法获取上段小肠内容物检查虫体,还可用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中的贾第虫或贾第虫抗原,还有特异性DNA探针技术。
患者应按肠道传染病隔离,控制饮食。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给予抗生素。对确诊患者和高度怀疑本病者应给予抗病原体药物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有:
1.甲硝唑
一般服药3天粪中原虫即可转阴,症状逐渐消失。常见毒副作用有口腔金属味感、恶心、倦怠、嗜睡等。服药期间应禁酒,孕妇及哺乳期患者禁用。
2.呋喃唑酮。
3.阿苯达唑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蓝氏贾第鞭毛虫药物。
4.吡喹酮
本药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5.其他
国外尚有研究者采用替硝唑、尼莫唑,国内则有苦参浸膏片用于本病治疗。
加强水源卫生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彻底治疗患者和无症状包囊携带者,消灭蟑螂,苍蝇等传播媒介,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保持正常免疫功能等,都是预防本病发生或流行的重要措施。水煮沸或加热到70℃保持10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小儿戈谢病
上一篇 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