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巴特综合征 编辑
小儿巴特综合征又称Bartter-Gietlman综合征、Bartter综合征、巴特尔综合征、异型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综合征、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综合征、肾小球旁器增生综合征、肾小球旁细胞增生症、肾小管碱中毒、先天性低血钾症、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弥漫性肾小球旁细胞增生症、巴特氏综合征、血压正常性醛固酮增多综合征。
巴特综合征以低血钾性碱中毒,血肾素、醛固酮增高但血压正常,肾小球旁器增生和肥大为特征。早期表现为多尿、烦渴、便秘、厌食和呕吐,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已认为是由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病名:小儿巴特综合征
别名:Bartter-Gietlman综合征
多发群体:5岁以下小儿
常见症状:低血钾性碱中毒,血肾素、醛固酮增高但血压正常,肾小球旁器增生和肥大
本病原发病因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低血钾症状为主。胎儿期表现为间歇性发作的多尿,致孕22~24周出现羊水过多,需反复抽羊水,以阻止早产。儿童型最常见症状为生长延缓,其次为肌乏力,还有消瘦、多尿、抽搐、烦渴等。较少见症状有轻瘫、感觉异常遗尿、夜间多尿、便秘、恶心、呕吐甚至肠梗阻,嗜盐、醋或酸味腌菜直立性低血压身材矮小、智力障碍痛风高钙尿症,肾钙化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佝偻病镁缺乏,红细胞增多症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儿无症状,因其他原因就诊时被诊断。少数患儿有特殊面容,头大、前额突出、脸呈三角形耳郭突出、大眼睛、口角下垂。
本病诊断要点为:
1.低钾血症(1.5~2.5mmol/L)。
2.高尿钾(>20mmol/L)。
3.代谢性碱中毒(血浆HCO3->30mmol/L)。
4.高肾素血症。
5.高醛固酮血症。
6.对外源性加压素不敏感。
7.肾小球旁器增生。
8.低氯血症(尿氯>20mmol/L)。
9.血压正常。
可出现低血钾和高醛固酮血症,但有高血压和低肾素血症,对血管紧张素反应敏感。
2.假性醛固酮增多症(IAddle综合征)
也呈低血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但有高血压、低肾素血症和低醛酮血症。
3.假性Bartter综合征
可并发低血钾、直立性低血压智力障碍、惊厥痛风、佝偻病肾钙化进行性肾功能衰竭等。
1.补钾
长期大剂量口服氯化钾以纠正低血钾,但大剂量可致胃部不适和腹泻,难以耐受。
2.保钾利尿剂
可采用螺内酯或氨苯蝶啶。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如吲哚美辛布洛芬、阿司匹林可改善临床症状,纠正高肾素血症和高醛固酮血症。吲哚美辛最为有效,宜小剂量开始。对吲哚美辛耐药的病例,可应用布洛芬代替。
4.血管紧张素Ⅱ转移酶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有一定疗效。
5.普萘洛尔
β-肾上腺能阻滞药可以降低肾素的活性但有效性尚未肯定。
6.氯化镁
用于纠正低镁血症。目前认为,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如补钾和保钾利尿及小剂量吲哚美辛合用,较单独应用一种药物疗效更佳。
因病因目前尚无定论,无确切预防措施。确诊本病后应积极对症治疗,以防止并发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