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 编辑
小儿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以进行性头围增大和神经系统功能的快速减退为特点。本病由天门冬氨酸酰化酶缺乏所致,又称卡纳万氏(Canavan)综合征、(范-贝)二氏(Van-Bogaert-Bertrand)综合征和神经系统海绵状退行性变性等。
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Pter。患儿是由于天门冬氨酸酰化酶缺乏导致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在脑内堆积,引起脑白质海绵样变性,NAA进入脑脊液、血循环由尿排出,同时发生NAA酸血症及酸尿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
小儿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根据其发病时间分为先天型、婴儿型及少年型。其中婴儿型多见,好发于犹太婴儿,常于出生后6个月出现发育迟滞、巨颅、肌张力低下,常有视神经萎缩、失明,以后肌张力增强,可有阵发角弓反张、抽搐、去大脑强直,多在4~5岁内死亡。也有报道在生后2~4个月发病者。有些重症在出生时即有肌弛缓、吸吮和吞咽困难,于数周内死亡,称为先天型。少年型多在5岁左右起病,表现为进行性运动智力障碍,视力减退,可伴有抽搐。部分病例可无智力障碍及巨颅表现。
1.脑CT或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脑MRI显示病变始于皮质下弓形纤维,以后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的深部白质,呈弥漫性长T2信号,然后累及基底节,也可波及小脑、脑干及脊髓。脑CT可见脑水肿等异常改变。
2.特异性检查
(1)上皮成纤维细胞上皮成纤维细胞培养查天门冬氨酸酰化酶活性;
(2)产前诊断查羊水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
2.脑电图
无特异脑波改变。
3.眼底检查
部分患者可见视网膜萎缩,色素性视网膜变性。
根据临床特点发育迟缓,头围增长过大,初期肌张力降低以后增高,去皮质强直,视神经萎缩,惊厥发作,头颅MRI有特异性的弥漫性改变,上皮成纤维细胞培养查天门冬氨酸酰化酶活性降低,脑脊液正常,脑电图无特异性等诊断。
本病预后不良,先天型和婴儿型大部分会在早期夭折,少年型会随年龄增长病情逐渐进展。
若家族中有类似遗传病史,建议行产前诊断,查羊水N-乙酰天门冬氨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上一篇 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