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恶性淋巴瘤 编辑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大肠恶性淋巴瘤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常因延误诊治而预后不良。好发于淋巴组织较丰富的回肠末端和盲肠,其次为右半结肠。分布特点可以呈局限性,但一般较癌累及范围广。常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本病是胃肠道的一种罕见肿瘤,占大肠恶性肿瘤的0.2%~1.2%。
外文名:malignant lymphoma
就诊科室:肿瘤科
常见发病部位:回肠末端和盲肠
常见病因:辐射、化学致癌、毒素等
常见症状: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痛、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
中文名 :大肠恶性淋巴瘤
大肠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辐射、化学致癌、毒素等因素有关。
1.病毒
EB病毒感染,导致免疫功能抑制,癌基因被激活,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
2.免疫抑制
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抑制有相关性。免疫抑制药对淋巴瘤的发生也有影响。
3.环境因素
杀虫剂、农药、药物、油漆、原子弹辐射、接受放射及化学治疗、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因素均可导致淋巴瘤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痛、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少数患者因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延误治疗。临床上可分三型:
1.弥漫型
以浸润为主,肠壁弥漫性增厚、变硬,病变肠段失去光泽,肠腔狭窄,蠕动消失,黏膜内可见增厚的皱褶,也可呈弥漫性结节状改变,表面糜烂或浅表溃疡,类似于浸润癌,累及范围大。
2.息肉型
肿块呈宽基、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息肉样肿块,也可呈多发性半球息肉,类似良性淋巴样息肉病,表面光滑,色白,局部浸润增厚,结肠袋半月襞消失,局部僵硬,蠕动消失。
3.溃疡型
可呈恶性溃疡特点,也可表现为良性溃疡,溃疡平坦表浅,表面白苔,周堤平坦等。有一种肠外肿块型,由内向肠腔外生长,肿块可压迫肠腔使其狭窄,黏膜面正常。
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是纤维结肠镜检查,阳性率高。在内镜下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者,活检病理有时仅有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可能与取材过浅、组织太小、组织钳夹时挤压等因素有关。大肠恶性淋巴瘤在组织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取活检时除黏膜取材外,还应夹取黏膜下组织。
大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查。
本病应与大肠癌相鉴别,二者病史及临床表现方面相似,当纤维结肠镜不能区分时,常依赖活组织检查确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