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燥综合征 编辑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泪腺和唾液腺分泌减少为主要特征。该疾病的产生与感染、内分泌、遗传等多因素有关系,但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干燥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指患者未患有其他可能引发SS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是以这类疾病为基础发展的SS。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普遍好发于40~50岁的人群。
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多样化,以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功能的损伤为主。其主要症状包括口、眼、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阴道等多处黏膜分泌减少,可引起相应的局部症状。
干燥综合征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方式主要为替代和对症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防止因长期口眼干燥造成的局部损伤,造成的系统损害。干燥综合征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肺间质纤维化、神经系统损伤等。虽然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上述严重内脏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病名:干燥综合征
外文名:Sjögren’s syndrome
就诊科室:风湿免疫科、眼科、口腔科
多发群体:40~50岁的人群,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常见发病部位:泪腺和唾液腺
常见病因:感染、内分泌、遗传背景等都可能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常见症状:口腔、眼、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阴道黏膜分泌减少
是否遗传:是,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相关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疟药羟氯喹,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环磷酰胺、霉酚酸酯,免疫球蛋白,抗CD20和抗CD22抗体,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乙酰胆碱类似物,白介素二
干燥综合征起病隐匿,患者多未发现明显诱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内分泌、遗传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感染因素:包括EB病毒、柯萨奇病毒、反转录病毒、丙肝病毒以及HIV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的感染,均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遗传背景: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考虑该病与遗传相关,但目前尚未确认易感基因;
免疫因素:一般认为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是该病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基础。
该病起病多较隐匿,临床表现多样,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差异较大,主要与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功能的损伤有关。
典型症状
口腔、眼、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阴道等多处黏膜分泌减少,可引起相应的局部症状。
口干燥症
口干燥症表现为以下唾液腺病变症状:
口干:严重者可因口腔黏膜、牙齿及舌发黏而在讲话时需频繁饮水,吃固体食物时必须以水或流食伴随,有时夜间需起床饮水等;
“猖獗性”龋齿(rampant caries):口干燥症的特征表现之一。一般表现为多个牙齿逐渐变黑,而后小片脱落,最终只有残根存留;
腮腺炎:间歇性交替性的腮腺肿痛,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可伴发热。大部分可在10天左右自行消退。腮腺持续性肿大者需警惕恶性淋巴瘤的可能。少数患者有颌下腺肿大,舌下腺肿大较少见;
舌部表现:可出现舌痛、舌面干裂、舌乳头萎缩舌面凹凸感消失等症状;
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发生继发感染。
干燥性角结膜炎
干燥性角结膜炎出现眼干涩、异物感、少泪等症状,严重者痛哭时仍无泪。
部分患者出现眼睑缘反复化脓性感染、角膜炎、结膜炎等。
其他浅表部位症状
干燥症可造成多浅表部位的外分泌腺体分泌减少,如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黏膜、阴道黏膜等,引起相应的症状。
伴随症状
干燥综合征患者可出现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约2/3患者出现外分泌腺体以外的系统损害。
皮肤病变
过敏性紫癜样皮疹:米粒大小边界清楚的红色丘疹,多见于下肢,常分批出现,压之不褪色,可自行消退,遗留褐色色素沉着。
结节红斑:较为少见。
雷诺现象:多不严重,不引起指端溃疡或组织萎缩。
骨骼肌肉
关节症状: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小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肿胀,但多呈一过性而不严重。
肌炎:约5%患者出现。
肾脏损害
肾小管酸中毒:主要累及远端肾小管,造成I型肾小管酸中毒,引起低血钾性肌肉麻痹。严重者可出现肾钙化、肾结石以及软骨病。近端肾小管损伤较少见。
肾小球受损:小部分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甚至肾功能不全表现。
大部分患者呼吸道无明显症状,轻度受累可出现干咳,重者出现气短。
小部分患者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重度肺动脉高压提示预后不良。
干燥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消化不良等表现,但不具特异性。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脏损害或慢性胰腺炎。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较少受累,与血管炎有关,多为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其中,以感觉神经病为多见,患者可出现四肢末端感觉异常,行走障碍或受累区域烧灼感、麻木感等感觉异常。
血液系统
患者可出现轻度贫血、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严重可有出血。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淋巴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该病起病比较隐匿,缺乏特异性表现,患者多因出现口眼干燥、皮肤黏膜改变或其他症状前往相关科室就医。
就诊科室
通常患者多因口干、眼干等症状就诊于眼科、口腔科等科室。事实上,干燥综合征诊疗需要风湿免疫科、眼科、口腔科等多个科室协作完成。
相关检查
血液学检查
一般检查:可呈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或)血沉增快表现。
自身抗体:该病可引起多种自身抗体异常升高或阳性。患者可出现抗核抗体滴度升高、抗SSA阳性、抗SSB阳性,还可出现类风湿因子、抗α胞衬蛋白抗体、抗M3抗体等。其中抗SSA及SSB抗体具有重要意义,前者在该病患者中较易检测到,而后者阳性对该病提示更具有针对性。
免疫球蛋白: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多克隆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少数患者出现巨球蛋白血症或单克隆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此时需警惕淋巴瘤可能。
口腔科检查
唾液流量测定:指一定时间内受检者舌下口底非刺激唾液积聚总量(UWS),是评价口干燥症的一个敏感指标,UWS≤1ml/10min时认为SS阳性。
腮腺造影或核素显像: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摄取和排泄功能常出现异常。
唇腺活检:唇腺病理显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是目前诊断SS的必备条件之一。
眼科检查
Schirmer试验:主要测量泪液流率。患者下眼睑中外1/3交界处的结膜囊内放置一折叠好的滤纸条,轻轻闭合双眼,5min后测量滤纸条被泪液浸湿的长度,结果小于5mm/5min提示干燥性角结膜炎。
泪膜破碎时间(BUT):嘱患者不眨眼,观察测定其泪膜破碎的时间。干燥综合征阳性标准为BUT≤10秒。
角结膜染色:眼表染色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可提示干燥综合征的诊断。
其他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对唾液腺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估。
鉴别诊断
该病起病缓慢,表现多样,需与以下多种疾病相鉴别: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好发于育龄女性,病情多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鼻梁和双颧部可见特征性蝶形红斑,常伴关节痛,此病可逐渐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而干燥综合征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发热尤其是高热者少见,可有皮肤黏膜改变,但无颧部皮疹,而有口眼干燥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关节症状不典型,而RA可出现明显典型的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受限。
非自身免疫的口干: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腺体分泌功能异常。
其他:肺纤维化、肾小管酸中毒、过敏性紫癜、IgG4相关性疾病、尿崩症、丙型肝炎等多种疾病,可通过口眼干燥等典型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鉴别。
该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为替代和对症治疗。
理想治疗结果是抑制甚至终止患者体内的异常免疫反应。治疗目标是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防止因长期口眼干燥造成的局部损伤,防治系统损害。
一般治疗
患者应做好日常护理,注意保湿,避免感染;可以使用人工泪液、唾液等各种人工替代品减轻口眼干燥等局部症状。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出现如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肺间质性病变、血细胞减少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等腺体外表现的患者,需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抗疟药
羟氯喹可降低该病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适用于出现关节疼痛、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时。主要不良反应为视网膜黄斑病变、神经系统损害等,发现相关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免疫抑制剂
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其中环磷酰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合并严重脏器损害的患者,通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免疫球蛋白
病变累及神经系统或出现血小板减少者,可静脉大剂量应用免疫球蛋白(IVIG),连用3~5天,必要时重复使用。
生物制剂
越来越多临床数据表明,使用抗CD20和抗CD22抗体进行B细胞清除治疗,对SS病情改善有一定作用,如利妥昔单抗。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以减轻肌肉、关节症状。
其他
口服乙酰胆碱类似物,如毛果芸香碱、西维美林等,刺激唾液腺和泪腺功能,但对于外分泌腺损伤严重者效果不理想。
出现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者需静脉补钾,必要时需终身口服补钾以预防低血钾。
近年来低剂量白介素二用于治疗SS,对于部分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中主要讲究辨证论治,根据症状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燥邪犯肺证
症状: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难以咯出,常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疼痛、周身不爽、大便干结等,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治则:清热润燥,宣肺布津。
阴虚内热证
症状:口燥咽干、频频饮水,口角干裂,或伴反复腮腺肿痛、或发作性口腔溃疡。两眼干涩无泪,皮肤皴裂、粗糙脱屑,毛发枯槁不荣,肌肉瘦削,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大便燥结,妇女阴道干涩,舌红绛,苔干燥少津或干裂无苔,脉细数。
治则:养阴生津,润燥清热。
气阴两虚证
症状:口眼干燥、唇干皴揭、进干食困难,关节酸痛,头晕低热,神疲乏力,胃脘不适,纳差便溏,肢端欠温,易患外感,舌淡胖,舌尖红,舌边有齿痕,少苔,脉虚细无力。
治则:益气养阴,润燥生津。
阳虚津凝证
症状:口眼干燥,体倦神疲,少气懒言,手足畏冷,心悸水肿,腰膝酸软,尿清便溏,关节肿痛不温,舌质淡嫩,舌体胖大有齿痕,脉迟缓无力。
治则:温阳益阴,益气布津。
气血瘀阻证
症状:口咽干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眼干涩少泪,关节屈伸不利,肢体刺痛或麻木不温,肌肤甲错,皮下结节或红斑触痛,皮肤紫癜,腮腺肿大发硬日久不消肝脾肿大,妇女兼见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少或无苔,舌下络脉瘀曲,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养阴生津。
该病预后一般良好,恰当治疗后患者病情多可缓解,但停止治疗可出现复发情况,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若出现进行性肺纤维化、肾小球受损伴肾功能不全、淋巴瘤等严重内脏损害,预后较差。
并发症
随病情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内脏损害,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神经系统损害等。
参考来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