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睾丸肿瘤 编辑
睾丸肿瘤是在青年男性中最常见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绝大多数为原发性,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两大类。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曲细精管的生殖上皮,其中精原细胞瘤最为常见,生长速度较缓慢,预后一般较好;非精原细胞瘤如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比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预后较差。非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睾丸间质细胞,来源于纤维组织、平滑肌、血管和淋巴组织等睾丸间质细胞。继发性睾丸肿瘤较为罕见。
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其中先天性因素包括隐睾或睾丸未降、家族遗传、Klinefelter综合征、睾丸女性化综合征以及雌激素分泌过量内分泌障碍等。获得性因素包括睾丸损伤、职业和环境、营养不良和局部温度升高等。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种族、患者母亲妊娠时体重增加程度和雌激素水平、患者出生时的体重、年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受教育程度、血清胆固醇水平等均与睾丸肿瘤发病有关。基因学的研究表明睾丸肿瘤与12号染色体短臂异位有关,p53基因的改变与睾丸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1.睾丸肿大
多数患者的睾丸呈不同程度肿大,有时睾丸完全被肿瘤取代,质地坚硬,正常的弹性消失。早期表面光滑,晚期表面可呈结节状,可与阴囊粘连,甚至破溃,阴囊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常有血管纡曲。若为隐睾发生肿瘤多于腹部、腹股沟等处扪及肿块,而同侧阴囊是空虚,部分睾丸肿瘤患者同时伴有鞘膜积液。
2.疼痛
绝大多数患者睾丸感觉消失,无痛感。所以一般认为肿瘤是无痛性阴囊肿块。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还可以见到急剧疼痛性睾丸肿瘤,但往往被认为是炎症,发生疼痛的原因是肿瘤内出血或中心坏死,或因睾丸肿瘤侵犯睾丸外的组织而发生疼痛。
3.转移症状
睾丸肿瘤以淋巴结转移为主,常见于髂内、髂总、腹主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可以很大,腹部可以触及,患者诉说腰、背痛。睾丸绒毛癌患者,可出现乳房肥大,乳头乳晕色素沉着。
1.实验室检查
在病变晚期,可出现贫血,血沉增快,肝功能异常,黄疸指数增高,肾功能损害等。睾丸肿瘤标记:采用放射免疫新技术检测血液中微量激素在化验诊断肿瘤方面是一个突破。对睾丸肿瘤的诊断灵敏度高和较有特异性的有甲胎蛋白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90%患者有一种或两种标记增高。
2.CT及MRI检查
腹部CT可显示肿瘤三维大小及与邻近的组织的关系,鉴别睾丸肿块是囊性或实性准确率达到90%~100%,并能区别肿瘤中心坏死液化与囊肿。MRI对软组织的对比度较好,可显示血管结构,减少临床分期的误差达22%。尿的促性腺激素和尿液胶乳实验,如为阳性,则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1.放疗
精原细胞瘤睾丸切除后放射治疗,25~35Gy(2500~3500rad)3周照射主动脉旁和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第I期者90%~95%可生存5年。如临床发现腹膜后病变即第II期,则纵隔及锁骨上区亦照射20~35Gy(2000~3500rad)2~4周,5年生存率亦可达80%以上。
2.化疗
(1)适应证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的II、III期患者;局部肿瘤限于睾丸内,但腹膜后淋巴结清除后组织中有癌浸润者;手术、放疗后,或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挽救治疗。
(2)禁忌证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感染以及发热等严重并发症者;年老体衰或呈恶病质者;有严重骨髓抑制者。
3.介入放射治疗
睾丸肿瘤易于发生淋巴道和血道的转移。介入放射学动脉区域灌注化疗和淋巴管灌注化疗对改善预后尤其是中晚期患者有重要作用。
4.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有机体免疫力降低的因素,而手术治疗、化疗以及放疗等疗法对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所以,在恶性睾丸肿瘤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中,免疫治疗仍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发挥一定的作用。
5.手术治疗
睾丸切除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睾丸肿瘤,所强调的是应当采用经腹股沟途径的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单纯睾丸切除往往达不到彻底的手术切除效果,需配合施行膜后淋巴结清除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