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枸橼酸铁铵维B1糖浆 编辑
药品名称:枸橼酸铁铵维B1糖浆
药品类型:OTC甲类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毫升含枸橼酸铁铵100mg,维生素B10.05 mg。
本品为棕黑色黏稠液体;味甜,略涩。
适用于各种原因如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复方。
口服。饭后服用。成人:每次10~20 ml,一日3次,预防量为治疗量的1/5。儿童:每日1~2 ml/kg,分3次服用。
1.下列情况慎用: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如肠炎、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憩室炎及胰腺炎;消化性溃疡。
2.对诊断的干扰:服用本品后,血清铁或铁蛋白增高,易导致漏诊。
3.服药期间需定期作下列检查,以观察治疗反应:
(2)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及铁饱和度;
(3)网织红细胞记数。
4.本品宜饭后或餐中服用,可减轻胃部刺激,但药物吸收稍有影响。
未见治疗剂量铁对胎儿和哺乳不良影响的报道。
儿童服用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切勿过量服用。
老年患者口服本品以治疗缺铁性贫血,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剂量,因为胃液分泌减少,胃酸缺乏,铁自肠黏膜吸收减少。治疗一月仍无效者,宜改用注射铁剂。
1.本品不宜与制酸药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类含鞣酸的药物或饮料同用(尤其是浓茶),易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
2.本品与西咪替丁、去铁铵、二巯丙醇、胰酶、胰脂肪酶等同用,可影响铁的吸收;与铁合用,可影响四环素类药物、喹诺酮类、青霉胺及锌制剂的吸收。
3.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但也易致胃肠道反应。
药物过量发生的急性中毒多见于小儿。急性中毒可引发坏死性胃炎、肠炎,患者可有严重呕吐、腹泻、腹痛,以致血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甚至全身抽搐、昏迷,24~48小时后,严重中毒可进一步发展至休克,肝损害及心血管功能衰竭。中毒后期症状有皮肤湿冷、紫绀、嗜睡、极度疲乏及虚弱、心动过速。有急性中毒征象应立即用喷替酸钙钠或去铁铵救治。中毒获救后,有可能遗有幽门或贲门狭窄,肝损害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据文献报道,铁为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主要携氧者。肌红蛋白系肌肉细胞贮存氧的部位,以助肌肉运动是供氧需要。与三羧循环有关的人多数酶和因子均含铁,或仅在铁存在时才能发挥作用。缺铁时,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量减少,致使红细胞体积变小,携氧能力下降,形成缺铁性贫血。对缺铁患者补充铁剂后,可加速血红蛋白合成,并逐渐纠正与组织缺铁和含铁酶活性降低有关的生长迟缓、行为异常、体力不足、黏膜组织变化以及皮肤、指甲病变等症状。
据文献报道,本品为三价铁剂,在消化道内转为亚铁盐后方可吸收。亚铁离子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吸收。对非缺铁者,口服摄入铁的5%~10%可自肠黏膜吸收。随着体内铁贮存量的缺乏,吸收量可成比例增加,所以对一般缺铁患者,20%~30%摄入铁可被吸收。与食物同时摄入铁,其吸收量均较空腹时减少1/3~1/2。铁吸收后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进入血循环,以供造红细胞所用,也可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形式累积在肝、脾、骨髓及其他网状内皮组织。蛋白结合率在血红蛋白中很高,肌红蛋白、酶及转运铁的蛋白均较低,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也很低。铁在人体中每日排泄极微量,见于尿、粪、汗液、脱落的肠粘膜细胞及酶内,丧失总量每日为0.5~1.0 mg。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原因,每日平均排泄约1.5~2.0 mg,口服铁剂后不能自肠道吸收者均随粪便排出。
密封,在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
塑料瓶装,每瓶120ml,每瓶150ml。
24个月。
《国家药品标准》第十三册WS-10001-(HD-1266)-2002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