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盂肾炎 编辑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简称PN,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根据病程长短,肾盂肾炎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其发病原因复杂,包括尿路梗阻、尿道器械操作,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妊娠,不良生活习惯等。高发人群主要包括妊娠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及长期留置导尿管者等。虽然肾盂肾炎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肾盂肾炎的临床症状包括腰痛,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的尿路刺激症,以及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等。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脓尿、血尿、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肾盂肾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充足的水分摄入、疼痛和发热控制等。对于急性肾盂肾炎,通常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随后转为口服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可能需要长期抗生素治疗和针对尿路梗阻的治疗。预后通常良好,尤其是对于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时治疗尿路感染、避免尿路梗阻等。
肾盂肾炎的研究和治疗技术随着医学的发展不断进步,特别是在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此外,对于尿路梗阻的治疗方法,如微创手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也为肾盂肾炎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对肾脏疾病认识的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针对肾盂肾炎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出现。
外文名:Pyelonephritis
别名:肾盂感染
就诊科室:肾脏内科/泌尿外科
多发群体: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尿路梗阻患者,长期携带尿管者
常见发病部位:肾盂
常见病因:尿路梗阻、尿道器械操作,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妊娠,不良生活习惯
常见症状:腰痛、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
传染性:无
传播途径:无
中文名 :肾盂肾炎
是否遗传:否
相关药物:抗生素
根据病程长短,肾盂肾炎分为急性肾盂肾炎(APN)和慢性肾盂肾炎(CPN)。APN常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而CPN的症状则较为隐秘,可能表现为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或者在急性发作时表现为类似急性肾盂肾炎的症状。另外也可以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分型,分为单纯性肾盂肾炎及复杂性肾盂肾炎
发病原因
尿路梗阻,如肾结石、妊娠等导致的尿路梗阻,或者长期憋尿,会增加尿液滞留,为细菌繁殖提供条件。尿路器械操作,如导尿、膀胱镜检查等可能将细菌带入尿路,增加肾盂肾炎发生风险。此外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等会降低身体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容易导致感染引起肾盂肾炎。
发病机制
致病菌多经尿道逆行到肾盂引起感染。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从肾脏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在肾盂中的尿液是无菌的,但当尿道出现梗阻或者长期憋尿时,可导致尿液逆流至肾盂,引发肾盂肾炎。少数患者通过血行感染或者周围组织直接播散导致肾盂肾炎,极少数患者通过淋巴感染导致肾盂肾炎。此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抗感染能力减弱,也会增加肾盂肾炎发生的机率。
诱发因素
尿路梗阻
如肾结石、前列腺肥大、妊娠等导致的尿路梗阻,会增加尿液滞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
尿路器械操作
如导尿、膀胱镜检查、输尿管插管等操作可能将细菌带入尿路,增加感染风险。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如糖尿病、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会降低身体对细菌的抵抗力。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憋尿、性生活不卫生等,都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发病率
肾盂肾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在不同地区,由于卫生条件、医疗资源、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差异,发病率有所不同。该病在不同种族和性别之间的发病率差异不大,但某些高风险因素,如尿路梗阻、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不良生活习惯等,可能增加个体的发病风险。
流行情况
糖尿病患者,老人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较弱,容易出现肾盂肾炎。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尿路感染,从而增加肾盂肾炎的风险。有尿路梗阻、长期携带尿管者的患者,容易导致尿潴留,也是肾盂肾炎的高发人群。
死亡率
肾盂肾炎如果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通常不会导致严重后果。然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导致慢性肾盂肾炎,甚至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早期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腰痛或下腹部不适,这种疼痛通常是钝痛或隐痛,可能伴随有轻微的发热。
常见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腰部叩击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腹股沟或下腹部。同时,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症,甚至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有些患者也可有血尿、脓尿。
临床表现
患者若为急性肾盂肾炎,则通常起病急骤,患者可表现为寒战高热,可出现腰部叩击痛,即在背部肾脏区域轻敲时感到疼痛。同时患者还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尿液分析通常显示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和细菌的存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如寒战高热、心动过速和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等。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细菌尿,也可表现为腰背部不同程度酸钝痛,患者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慢性肾盂肾炎容易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临床表现同急性肾盂肾炎。
就诊科室
患者应首先前往泌尿外科或肾脏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评估。
诊断依据
诊断肾盂肾炎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尿液分析和培养是关键,让患者留取干净新鲜的中段尿,可以发现尿液中的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和细菌的存在。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反映出全身性炎症反应。
相关检查
除了尿液分析和培养外,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肾脏超声、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排除尿路结石、肿瘤或其他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的异常。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肾功能测试,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测定。
鉴别诊断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肾盂肾炎的主要治疗方式。医生通常会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开具敏感的抗生素,以消除感染。一般使用3天以后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症状判断抗生素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医生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如果有效,治疗通常需要持续7-14天,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使用解热镇痛药来缓解发热和疼痛。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存在尿路结石、肿瘤或其他结构异常导致的尿路梗阻,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以解除梗阻。
物理治疗
此病一般不使用物理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
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辅助治疗,如增加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排出,避免憋尿,保持个人卫生,以及避免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的行为。此外,患者应该充分休息,以帮助身体抵抗感染。
治愈性
肾盂肾炎的预后通常较好,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后可以痊愈。急性肾盂肾炎如果得到有效治疗,通常不会留下长期后遗症。
严重性
如果肾盂肾炎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长期损害。慢性肾盂肾炎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且可能反复发作。
并发症
未经治疗的肾盂肾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肾脓肿、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医疗干预。此外,慢性肾盂肾炎可能导致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肾盂肾炎的关键在于维护泌尿系统的健康、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避免尿路感染的风险因素。具体预防措施包括: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水可以帮助冲洗尿路,减少细菌在尿道中滞留的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勤排尿:避免憋尿和及时排尿可以减少细菌在尿路中的繁殖。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女性在排尿和排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以减少细菌从肛门传播到尿道的机会。
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进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尿路器械操作:除非必要,减少导尿、膀胱镜检查等可能引起尿路感染的操作。
对于已经患有肾盂肾炎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除了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自我管理的措施来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例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肾盂肾炎的认识和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期,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工具,肾盂肾炎往往被误诊或忽视。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细菌培养技术的应用,医生能够识别导致肾盂肾炎的病原体,从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肾盂肾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超声波、CT扫描和MRI,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肾盂肾炎及其并发症,如肾结石和尿路梗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