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舒单抗注射液 编辑

药品

地舒单抗注射液地舒单抗注射液

地舒单抗注射液(Denosumab InjeCTion) 是一种处方药物,属于全人源IgG2单克隆抗体药品,由安进公司研发,主要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实体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骨质疏松症。地舒单抗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每次给药量为60 mg或120 mg,具体剂量根据产品和具体适应症而定。地舒单抗分子量为147 kDa,其作用机制是抑制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从而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增强骨密度并减少骨折风险。2010年首次在美国被批准使用,2020年6月在国内获批上市,地舒单抗注射液已纳入医保。

基本信息

编辑

药品名称:地舒单抗注射液

外文名:Denosumab Injection

是否处方药:是

主要适用症:骨巨细胞瘤、实体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疏松症

剂型:注射剂

是否纳入医保:是

药品类型:单克隆抗体

给药途径:单次皮下注射

分子量:147 kDa

CAS登录号:615258-40-7

医学用途

编辑

规格

普罗力(Prolia):60 mg(1.0 ml)/支(预充式注射器

安加维(XGEVA):120 mg(1.7 mL)/瓶

成分

普罗力(Prolia):

活性成份:地舒单抗(RANK 配体的免疫球蛋白 G2 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辅料:冰醋酸、氢氧化钠、山梨醇、聚山梨酯20和注射用水。

安加维(XGEVA):

每瓶单剂量的安加维含 120 mg 地舒单抗、乙酸盐(18 mM)、聚山梨酯20(0.01%)、山梨醇(4.6%)、注射用水(USP)和氢氧化钠,pH为5.2。

性状

澄清、无色至淡黄色溶液

储藏

于2°C-8°C冰箱内保存,请勿冷冻 。将容器放置在原纸盒包装中,避光保存。

功能与主治

编辑

适应症

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

在绝经后妇女中,本品可显著降低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

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男性骨质疏松症。

用于实体肿瘤骨转移患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骨相关事件的预防。

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骨巨细胞瘤,

包括成人和骨骼发育成熟(定义为至少1处成熟长骨且体重≥45 kg)的青少年患者。

用量用法

普罗力

(1) 本品的推荐剂量为60 mg,单次皮下注射,每6个月给药一次,注射部位为大腿、腹部或上臂部。

(2) 患者必须充分补充钙和维生素D

(3) 尚未确定接受骨质疏松症抗骨吸收治疗(包括地舒单抗和双膦酸盐)的最佳总治疗时间。应基于个体患者的风险获益比,定期评估是否需要继续治疗,尤其是接受5年及以上治疗后。

(4) 肾功能损害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5) 尚未在肝功能损害患者中研究地舒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老年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7) 给药途径为皮下给药,应由医务人员实施。

(8) 在给药前应检查溶液。如果含有颗粒、浑浊或变色,请勿注射。本品禁止摇晃。为避免注射部位不适,应在注射前使预充式注射器达到室温(最高25°C),并缓慢注射。请注射预充式注射器中的全部药液。

(9) 应该按照当地有关规定处理任何未使用的药品或废弃物。

(10) 由于未开展相容性研究,本品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

安加维

(1) 重要的给药说明

安加维仅可通过皮下途径给药,不能通过静脉、肌内或皮内途径给药。

同时需要给予钙和维生素D以治疗或预防低钙血症。安加维不应与双膦酸盐合并用药。

(2) 实体肿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

安加维的推荐剂量为120 mg每4周1次,于上臂、大腿上部或腹部皮下给药。

(3) 骨巨细胞瘤

安加维的推荐剂量为120 mg 每4周一次,治疗第1个月的第8日和15日分别给予120 mg 额外给药。于上臂、大腿上部或腹部皮下给药。

骨巨细胞瘤患者在接受安加维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以确保患者持续获益。在骨巨细胞瘤疾病状态可被安加维控制的患者中,未评估过中断或终止治疗的影响。

(4) 准备与给药

在给药前目视检查安加维是否存在颗粒物质和变色。安加维是澄清、无色至

淡黄色的溶液,可能含微量半透明至白色蛋白质颗粒。如果溶液变色或浑浊,或

溶液含大量颗粒或外来颗粒物,请勿使用。

在给药前,从冰箱中取出安加维,并置于原包装中恢复至室温(最25°C/77°F)。该过程一般需要15至30分钟。请勿使用其他任何方式加热安加维。

使用27G(gauge)针吸出并注射西林瓶中的所有内容物。请勿重复将针头插入药瓶。请将一次性使用过的,或针头插入过的药瓶丢弃。

药理作用

编辑

药理

地舒单抗(Denosumab)是一种全人源IgG2单克隆抗体,它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结合,并竞争性抑制RANKL与其受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RANK)的结合。可溶性RANKL是一种三聚体,并且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配体的成员。

每个RANKL三聚体能结合并使多达3个受体寡聚化。当与RANK结合时,RANKL使来自造血干细胞的破骨细胞分化增强,并激活同时延长成熟破骨细胞的存活。RANKL被抑制可以阻止前破骨细胞的分化并促进其凋亡,破骨细胞的主要功能为促进骨吸收。地舒单抗高度亲和地结合RANKL,阻断 RANKL/RANK 相互作用,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功能和存活,从而减少骨吸收,增加骨皮质和骨小梁的骨量和强度。

图表 1 地舒单抗抑制RANKL作用机制图表 1 地舒单抗抑制RANKL作用机制

地舒单抗抑制由破骨细胞介导的骨破坏,并在多发性骨髓瘤、溶骨性骨病和肿瘤骨转移中快速且长期地抑制骨转换。骨巨细胞瘤由表达 RANKL 的基质细胞及表达 RANK 受体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组成,RANK 受体信号传导可引起骨质溶解和肿瘤生长。地舒单抗能够阻断 RANKL 激活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前体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表面的受体 RANK,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毒理

重复给药毒性

在12个月的试验中,30至48月龄的食蟹猴(相当于人类青少年)每4周接受一次地舒单抗1、10、50 mg/kg的皮下注射。在10和50 mg/kg剂量下,观察到的药物相关性变化包括骨骺生长板增大、软骨破裂降低,以及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量减少。50 mg/kg的剂量未对雄性动物的生育力产生明显影响。所有剂量组动物均出现高比例的阳性抗药抗体,导致药物清除率增加和药理活性下降,但未发现免疫复合物沉积。试验NOAEL值为50 mg/kg,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25倍。

生殖毒性

雌性食蟹猴在交配前两个月至交配后20天期间,每周接受一次地舒单抗最高12.5 mg/kg的连续皮下注射(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6.5倍),未影响其生育能力。妊娠20至50天期间,每周一次的2.5、5、12.5 mg/kg剂量注射未引起母体毒性、发育毒性或致畸影响。然而,妊娠20天至分娩期间,每月一次的50 mg/kg剂量注射(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25倍)导致流产死胎和产后死亡率升高,幼仔生长缓慢,出现多种骨骼和淋巴结异常。幼仔从出生到1月龄内体内检测到的地舒单抗浓度为母体的22%至621%。到6月龄,骨骼强度和骨质恢复正常,牙齿萌出未受影响,但仍有牙齿发育不良和髓外造血问题。淋巴结异常持续,分娩前后对母体的影响较小,产后14天内母体乳汁中可检测到地舒单抗,乳汁/血清比为0.48%。母体乳腺发育正常,但未充分评估对雌性幼仔的发育和泌乳的影响。试验未确定胎仔的NOAEL值。

药代动力学

编辑

吸收

皮下注射1.0 mg/kg 剂量(大约相当于批准剂量60 mg)后,基于AUC的暴露量为相同剂量水平静脉给药时的78%。皮下注射60 mg 剂量后,在第10天(范围2-28天)达到最大血清地舒单抗浓度(Cmax),Cmax为6 μg/ml(范围 1-17 μg/ml)。

在接受每4周1次120 mg地舒单抗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地舒单抗浓度在第6月时达到稳态。在骨巨细胞瘤患者中120 mg每4周1次皮下给药并在治疗第1个月的第8日和第15日额外给予120 mg后,第8日、第15日以及第1次给药1个月后的平均(±标准差)血清谷浓度分别为19.0 (±24.1)、31.6 (±27.3)和36.4 (±20.6) mcg/mL。开始治疗3个月后达到稳态,平均血清谷浓度为23.4 (±12.1) mcg/mL。

生物转化

地舒单抗仅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组成,为天然免疫球蛋白。循环中的地舒单抗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经肾脏过滤和排泄的量极小 。预计地舒单抗的代谢和清除与免疫球蛋白的清除途径相同,可降解为小肽和单个氨基酸。

清除

在达到Cmax后,血清水平在3个月(范围:1.5-4.5个月)内逐渐下降,半衰期为26天(范围:6-52 天)。53%患者在给药后6个月时无法检测到地舒单抗。

60 mg 每6个月一次、多次给药后,未观察到地舒单抗的累积或药代动力学特征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地舒单抗结合抗体的产生对地舒单抗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且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似。年龄(28至87岁)、人种和疾病状态未显示对地舒单抗的药代动力学有显著影响。

基于AUC和Cmax,观察到了体重越大则暴露量越小的趋势。但基于骨转换标志物和BMD升高药效学作用在较宽的体重范围内是一致的,该趋势被认为无临床重要意义。

线性/非线性

在剂量低于60 mg时地舒单抗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剂量依赖性。剂量或浓度越高,清除率越低,但在更高剂量下地舒单抗暴露量呈大致的剂量比例性升高。

临床数据

编辑

绝经后骨质疏松

NCT00089791

在试验NCT00089791 中评估了地舒单抗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纳入了7808名60-90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准入标准为髋部或脊柱的骨密度(BMD)T值小于-2.5;排除标准为髋部或脊柱的骨密度T值小于-4.0,入院时脊柱X光检查发现任何严重或超过两个中度椎体骨折的患者。

试验完成时间:2008-06-17

NCT00089791试验数据

组别

安慰剂

地舒单抗

参与者

3906

3902

描述

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安慰剂,持续3年

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60 mg地舒单抗,持续三年

新发脊椎骨折患者人数/分析的参与者总数

264/3691

86/3702

非脊椎骨折患者人数/分析的参与者总数

293/3906

238/3902

髋部骨折患者人数/分析的参与者总数

43/3906

26/3902

结果:地舒单抗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降低新发脊椎骨折、非脊椎骨折及髋部骨折发生率。

NCT02014467

在试验NCT02014467 中评估了地舒单抗对中国绝经后骨质疏松且骨折风险较高的女性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设计12个月的双盲治疗期,符合条件的受试者按3:1(350:116年)的比例随机接受双盲地舒单抗(60 mg)或安慰剂。每6个月给药一次共计1年,所有受试者每天口服元素钙(至少 600 mg)和维生素D(至少400 IU)。

第6个月时,地舒单抗显著提高所有检测的临床部位的BMD:腰椎3.77%、全髋5.22%、股骨颈2.77%、股骨大转子2.76%。第12月时,腰椎5.22%、全髋3.03%、股骨颈2.77%、股骨大转子3.88%。显著提高腰椎、全髋、股骨颈和股骨大转子的BMD(p < 0.0001年)。

试验完成时间:2015-08

男性骨质疏松症

试验NCT00980174 在242名年龄31至84岁的男性中研究了地舒单抗每6个月给药一次共计1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eGFR<30 mL/min/1.73 m2 的受试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所有受试男性每天补充钙(至少1000 mg)和维生素D(至少800 IU)。

主要有效性变量为BMD的百分比变化,未评估骨折有效性。第12个月时,相对于安慰剂,地舒单抗显著提高所有检测的临床部位的BMD:腰椎4.8%、

全髋2.0%、股骨颈2.2%、髋部转子2.3%、桡骨远端1/3处0.9%(所有 p < 0.05)。1年时,相对于基线,地舒单抗提高了94.7%男性受试者的腰椎BMD。6个月时显著提高腰椎、全髋、股骨颈和髋部转子的BMD(p < 0.0001年)。

试验完成时间:2012-05-23

实体肿瘤骨转移

通过三个全球性的随机(1:1)、双盲、活性对照的非劣效性试验,证实了地舒单抗(安加维)在预防实体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这些试验中,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每4周接受120 mg地舒单抗皮下注射,另一组每4周接受4 mg唑来膦酸静脉注射(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排除了肌酐清除率低于30 mL/min的患者。主要研究目标是验证与唑来膦酸相比,在发生首次骨相关事件(SRE)的时间上地舒单抗的非劣效性。支持性研究指标包括地舒单抗在延长首次及后续SRE发生时间上的优效性;只有当主要指标在统计上显著时,才会考虑这些支持性指标。SRE定义为病理性骨折、骨放疗、骨手术或脊髓压迫等情况。

1. 试验NCT00321464 招募了2046例晚期乳腺癌合并骨转移的患者。随机分组按是否有既往SRE史、随机分组前6周内是否接受化疗、是否有既往口服双膦酸盐治疗和地区(日本或其他国家)进行了分层。40%的患者既往曾发生SRE,40%的患者在随机分组前 6 周内接受了化疗,5%接受了口服双膦酸盐治疗,7%是从日本招募的患者。中位年龄为57岁,80%的患者为白人,99%的患者为女性。地舒单抗给药剂数的中位数为18剂,唑来膦酸为17剂。

2. 试验NCT00330759 招募了1776例除乳腺癌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以外的实体肿瘤伴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随机分组按是否有既往SRE、随机分组时是否接受全身性抗癌治疗和肿瘤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骨髓瘤或其他)进行了分层。87%的患者随机分组时正在接受全身性抗癌治疗,52%既往曾发生SRE,64%的患者为男性,87%为白人,中位年龄为60岁。共有40%的患者患有非小细胞癌,10%患有多发性骨髓瘤,9%患有肾细胞癌,6%患有小细胞肺癌。其他肿瘤类型各占招募人群的少于5%。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的给药剂数的中位数均为7剂。

3. 试验NCT00321620 招募了1901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组按既往SRE、PSA水平(低于10 ng/mL或10 ng/mL或更高)以及随机分组前6周内是否接受化疗进行了分层。26%的患者既往曾发生SRE,15%的患者PSA水平低于10 ng/mL,14%的患者在随机分组前6周内接受了化疗。中位年龄为71岁,86%的患者为白人。地舒单抗给药剂数的中位数为13剂,唑来膦酸为11剂。

在乳腺癌或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伴骨转移患者中,安加维与唑来膦酸相比延迟了随机后至首次SRE时间(图表3)。在其他实体肿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溶骨性病变患者中,在延迟随机后至首次SRE时间方面,安加维非劣于唑来膦酸。在所有3项试验中,组间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似。

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相比的有效性结果

N

试验NCT00321464

转移性乳腺癌

试验NCT00330759

转移性实体瘤或多发性骨髓瘤

试验NCT00321620

转移性CRPCa

地舒单抗

N=1026

唑来膦酸

N=1020

地舒单抗

N=886

唑来膦酸

N=890

地舒单抗

N=950

唑来膦酸

N=951

研究中首次SRE

发生SRE的患者数目(%)

315

(30.7)

372

(36.5)

278

(31.4)

323

(36.3)

341

(35.9)

386

(40.6)

首次SRE组成

骨放疗

82

(8.0)

119

(11.7)

119

(13.4)

144

(16.2)

177

(18.6)

203

(21.3)

病理性骨折

212

(20.7)

238

(23.3)

122

(13.8)

139

(15.6)

137

(14.4)

143

(15.0)

骨手术

12

(1.2)

8

(0.8)

13

(1.5)

19

(2.1)

1

(0.1)

4

(0.4)

骨髓压迫

9

(0.9)

7

(0.7)

24

(2.7)

21

(2.4)

26

(2.7)

36

(3.8)

中位至SRE时间(月)

NRb

26.4

20.5

16.3

20.7

17.1

危险比(95% CI)

0.82(0.71,0.95)

0.84(0.71,0.98)

0.82(0.71,0.95)

非劣效性P值

< 0.001

< 0.001

< 0.001

优效性P值c

0.010

0.060

0.008

首次和后续SREd

平均数目/患者

0.46

0.60

0.44

0.49

0.52

0.61

发生率比(95% CI)

0.77(0.66,0.89)

0.90(0.77,1.04)

0.82(0.71,0.94)

优效性P值e

0.001

0.145

0.009

a CRPC=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b NR=未达到。

c 仅当试验内证实地舒单抗非劣于唑来膦酸时才进行优效性检验。

d 随机分组后的所有骨事件;新发事件定义为前1项事件≥21天后发生的事件。

e 给出了校正P值。

多发性骨髓瘤

在研究NCT01345019 中评估了地舒单抗(安加维)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患者预防骨骼相关事件的疗效,该研究是一项全球性的旨在比较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的随机(1:1)、双盲、活性对照的非劣效性试验。在该试验中,患者随机接受每4周1次皮下注射120 mg地舒单抗或每4周1次静脉注射4 mg唑来膦酸(按照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肌酐清除率低于30 mL/min的患者被排除参加该试验。在该试验中,主要疗效结局指标是至首次骨相关事件(SRE)的时间方面的非劣效性。其他疗效结局指标是至首次SRE的时间、至首次和随后SRE的时间以及总体生存率方面的优效性。SRE定义为以下任何一种:病理性骨折、骨放疗、骨手术或脊髓压迫。

该研究招募了1718名伴有骨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患者。随机分层因素包括是否有SRE既往史、在一线治疗中正在使用/计划使用抗骨髓瘤药物(基于新治疗或非新治疗)、是否计划进行自体PBSC移植、诊断时分期(国际分期系统I或II或III)和是否位于日本地区。在研究入组时,96%的患者正在接受或计划接受基于新治疗的一线抗骨髓瘤治疗,55%的患者计划进行自体PBSC移植,61%的患者既往曾发生SRE,32%的患者为ISS I期,38%的患者为ISS II期,29%的患者为ISS III期,2%的患者在日本入组。中位年龄为63岁,82%的患者为白人,46%的患者为女性。使用的剂量中位数为地舒单抗16剂和唑来膦酸15剂。

地舒单抗在延缓随机分组后第一次SRE的时间方面非劣于唑来膦酸(HR =

0.98,95%CI,0.85-1.14)。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治疗组间的总生存率(OS)结果相当,风险比为0.90(95%CI:0.70,1.16)。

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相比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NCT01345019

多发性骨髓瘤

地舒单抗

N=859

唑来膦酸

N=859

研究期间首次SRE

发生SRE的患者数(%)

376(43.8)

383(44.6)

首次SRE的组成

骨放疗

47(5.5)

62(7.2)

病理性骨折

342(39.8)

338(39.3)

骨手术

37(4.3)

48(5.6)

脊髓压迫

6(0.7)

4(0.5)

至SRE的中位时间(月)(95% CI)

22.8

(14.7,NEa)

24

(16.6,33.3)

危险比(95% CI)

0.98(0.85,1.14)

骨巨细胞瘤

2项试验(NCT00680992 和NCT00396279 )证实了地舒单抗(安加维)用于成人或骨骼成熟的青少年骨巨细胞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项研究招募了组织学确诊的具有可测量病灶的骨巨细胞瘤患者,且肿瘤为复发性,或无法切除,或计划的手术切除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接受了120 mg地舒单抗每4周一次皮下给药,并在治疗第1个周期第8日和第15日接受了额外给药。研究期间接受了手术的患者,在术后继续接受了6剂安加维治疗。

试验NCT00396279是一项单臂的药效学概念验证试验,在37例患有无法切除的或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成人患者中开展。患者入选标准包括组织学确诊的骨巨细胞瘤以及研究入组前28天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获得了可测量疾病的证据。该试验招募的患者在基线以及地舒单抗治疗期间每个季度接受骨巨细胞瘤CT或MRI评价。

试验NCT00680992是一项平行队列、概念验证和安全性试验,在282例患有组织学确诊的骨巨细胞瘤且有可测量活性疾病证据的成人或骨骼成熟青少年患者中开展。该试验招募了10例年龄13–17岁的患者。患者进入3个队列之一:队列1招募了170例患有手术无法挽救疾病的患者(例如骶骨或脊柱部位疾病或肺转移);队列2招募了101例患可手术但研究者认为计划的手术很有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例如关节切除、截肢或半骨盆切除术)的患者;队列3招募了11例既往曾参与试验NCT00396279的患者。在治疗医师决定的时间间隔期,患者接受疾病状态影像学评估。

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价了上述试验中招募并治疗的187例基线和至少1个基线后影像学评估可用的患者的客观缓解(试验NCT00396279招募的37例患者中27例,NCT00680992队列1和2招募的270例患者中160例)。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为根据修订的实体肿瘤缓解评估标准(RECIST 1.1)确定的客观缓解率。

总客观缓解率(RECIST 1.1)为25%(95% CI: 19, 32)。所有缓解均为部分缓解。估计的中位至缓解时间为3个月。在47例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范围:2至44个月),51%(24/47)缓解持续时间至少为 8 个月。3 例患者在达到客观进展后发生了疾病进展。

风险与禁忌

编辑

不良反应

地诺单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背痛、皮疹、关节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等 。根据系统器官分类 (SOC),不良反应包括:

系统器官分类(SOC)

不良反应

频率

心血管(Cardiovascular)

外周水肿

4%-20%

高血压

5%

心绞痛

4%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疲劳

45%或更低

头痛

18%

坐骨神经痛

6%

皮肤

(Dermatologic)

皮炎

11%或更低

湿疹

11%或更低

内分泌

(Endocrine)

低磷血症

32%

严重低磷血症

15%

低钙血症

3%-10%

胆固醇血症

8%

重度低钾血症

4%

重度低镁血症

4%

重度低钙血症

<1%-3%

胃肠道

(Gastrointestinal)

食欲减退

25%

呕吐

25%

便秘

22%

胀气

3%

血液和肿瘤

(Hematologic and Oncologic)

贫血

22%

血小板减少症

20%

感染(Infection)

严重感染

5%

神经肌肉和骨骼

(Neuromuscular and Skeletal)

无力

45%或更低

背痛

15%

关节痛

11%

肢体疼痛

11%

肌肉骨骼疼痛

7%

骨痛

5%

肌痛

4%

颌骨坏死

1%-4%

成骨不全症患儿出现严重高钙血症

眼(Ophthalmic)

白内障

5%或更低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呼吸困难

24%

咳嗽

16%

呼吸道感染

6%-16%

肺炎

9%

咽炎

8%

此外,还存在上市后监测到的不良反应,包括:

1. 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DRESS)

DRESS 综合征是一种极为罕见但可能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其表现形式极为异质,但具有特征性的延迟发病的皮肤和多系统特征,自然病程延长。这种反应通常以发热开始,随后出现广泛的皮肤爆发,性质不一。随后进展为内脏器官的炎症,如肝炎、肺炎、心肌炎肾炎,以及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在内的血液学异常。

2. 血管炎 (c-ANCA 阳性)

3. 带状角膜病变 (Band keratopathy)

禁忌

地舒单抗的禁忌症包括:

已知对地诺单抗或该制剂的任何成分有严重过敏

先前存在的低钙血症 。

妊娠。

注意事项

非典型骨折

虽然发生率仍然较低,长期双膦酸盐治疗与非典型骨折有关。然而,临床医生在接受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症或转移性骨病的患者中同样观察到这些骨折。这些骨折通常发生在股骨转子下和股骨干。患者往往在骨折发生前几周到几个月感到前驱疼痛。发生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区域通常并无外伤史或仅有微小创伤

目前尚不确定非典型骨折是由于地舒单抗的毒性还是患者潜在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一旦诊断出非典型骨折,可能会考虑停用地舒单抗。如果因增加的骨折风险而停用地舒单抗,应考虑开始不同的骨质疏松症治疗。

超敏反应

有报告称临床上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超敏反应的表现可能包括低血压、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水肿、唇肿胀、皮疹、瘙痒荨麻疹。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然后停用地舒单抗。

低钙血症

由于其抗骨吸收作用,地舒单抗可能会导致低钙血症。已有记录由地舒单抗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低钙血症病例。存在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增加发展低钙血症的风险。医生应在治疗开始时检测血清钙水平,并纠正已有的低钙血症。对于已有低钙血症的患者,需要频繁监测血清钙水平。在有低钙血症易感条件的患者中使用丹莫单抗时应谨慎。

颌骨坏死(ONJ)

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已报告出现 ONJ。症状可能包括颌骨疼痛、牙齿感染、骨质、牙龈腐蚀和牙痛。被诊断为 ONJ 风险的增加与地舒单抗暴露时间直接相关。具有牙齿疾病以及近期拔牙等诱发因素的患者风险更高。

如果怀疑颌骨坏死,请安排进行全面的牙科检查。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明显高于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牙齿健康达到最佳状态之前,不应开始使用地舒单抗。在使用地舒单抗治疗癌症期间,禁止进行牙科手术。如果怀疑有颌骨坏死,请停用地舒单抗。

皮肤反应

已观察到皮炎、湿疹和皮疹的报告。如果症状严重,请考虑停用地舒单抗。

妊娠期用药

地舒单抗是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G2 抗体,可以穿过胎盘屏障。妊娠期间禁用地诺单抗。建议在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服用地诺单抗后至少5个月内采取充分避孕措施。

哺乳期用药

地舒单抗分子量较大,因此母乳中的含量可能非常低。地舒单抗可能在胃肠道中被部分破坏,婴儿的吸收量可能很小。在动物研究中,RANKL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母体乳腺成熟度改变和泌乳受损。因此,在母乳喂养期间应谨慎使用地舒单抗,尤其是在哺乳新生儿或早产儿时。

儿童用药

由于存在严重的高钙血症以及潜在的骨骼生长抑制和牙齿萌出缺乏的安全性问题,地舒单抗不应用于 18 岁以下的儿童。

肾功能不全者用药

肾功能不全时,地舒单抗通常不需要调整剂量。肾功能严重受损(肌酐清除率 <30 mL/min)的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风险较高。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低钙血症伴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的风险增加。

药物相互作用

地舒单抗与使用系统性皮质类固醇药物或免疫抑制药物患者的感染风险增加相关,尤其是在慢性肾病(CKD)患者中。应避免这种药物组合。

钙敏感受体(CASR)激动剂维拉卡肽(Etelcalcetide)会增加低钙血症的风险。避免将其与丹莫单抗联用,这种组合可能导致严重的低钙血症。

建议地舒单抗治疗和COVID-19疫苗接种之间间隔4至7天,以防止注射部位反应。

风险提示

编辑

英国药监机构(MHRA)于2020年8月26日发布报告称停止或延迟持续治疗后,多发性椎骨骨折的风险增加。建议患者在没有与医生讨论个人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请勿停止地诺单抗治疗;如果错过了处方剂量的地舒单抗,应尽快注射,此后下一次注射应安排在上次注射之日起6个月后。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2年11月22日发布风险提示称指出患有晚期慢性肾病以及透析患者服用骨质疏松症药物地舒单抗发生严重低钙血症的风险增加,并可能导致住院和死亡。

发展历史

编辑

地舒单抗(Denosumab)由安进公司(Amgen)开发,其研发始于2000年代初期,旨在寻找一种新的抗骨质疏松药物。2009年进行II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地舒单抗在绝经后妇女中预防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地舒单抗显著降低了脊椎、髋部和非脊椎骨折的发生率。2010年地舒单抗首次在美国获批用于预防实体肿瘤骨转移患者的骨骼相关事件(SRE)。 同年于英国获批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6月17日批准安进公司地舒单抗注射液在中国上市,注册证号S20200019。 2022年11月8日,山东博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国产地舒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注册证号S20220033。 2024年3月29日,泰康生物开发的国内首款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迈卫健获批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