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景唐 编辑
王景唐(1929年3月2日—1992年11月24日),河南安阳人,金属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王景唐1952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 ;1956年9月—1960年8月在苏联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进修学习,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61年—1969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2年—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63岁。
王景唐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的科研工作。
中文名:王景唐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安阳
出生日期:1929年3月2日
逝世日期:1992年11月24日
毕业院校:苏联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景唐肖像
1929年3月2日,王景唐出生于河南安阳。1941年—1944年,就读于建勋初级中学。
1945年—1948年,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中学。
1948年9月—1952年7月,就读于交通大学化学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9月—1960年8月,在苏联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进修学习。
1952年—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61年—1969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2年—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63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景唐(左2)和学生们在一起
王景唐提出液态与非晶态相关性研究,得到液态与非晶态合金粘度的数学表达式率先研究105-108K/S急冷速度的测量及其对非晶合金膨胀、比热及磁各向异性的影响、二元和三元系列合金熔体的表面能与表面组织、过冷液态金属(Ⅲ族)性质变分计算。发现非晶硒的玻璃转变可逆新现象,指出其转变实质是一个以双粒子反应为特征的可逆转变。提出非晶合金的晶化新机制提出控制晶化的晶粒尺寸以廉价地制备超细合金粉的新途径发现纳米晶合金的硬度与晶粒度呈HallPetch反常效应突破前人提出的机械合金化判据ΔH<0的限制,并可通过添加不同元素以加速晶化或非晶化过程。1952年—1956年,王景唐从事炉渣组成改进及氧气炼钢的试验研究;1956年—1960年,从事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及真空脱碳的研究;1961年—1969年,从事铀治金工作,攻克了“08”核燃料铀元件生产技术;1972年—1980年,从事电渣熔铸火炮身管、导弹壳体用超高强度钢、航空用调压器工10A弹簧钢带的研究;1980年以后,主要从事液态金属、非晶态金属、纳米晶和超细粉的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1992年11月,王景唐共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合作专著3本 ,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王景唐,郭文全.非晶PdSi和PdCuSi粘度的研究//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992.
李淑苓,李谷松,丁炳哲,等.几种复合化学镀层的研究.表面技术,1993,22(1):4.
李淑苓,王景唐,丁炳哲,等.非晶态合金复合带层间结合形貌.材料科学进展,1991.
王景唐,丁炳哲.Ni—P合金的高温粘度及其非晶态的粘滞流变.全国第六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年会,2007.
王景唐,宋启洪,李淑苓,等.FeNiPB非晶态合金的氢脆.贵金属,1981(04):12-13.
方柄,王景唐,胡壮麒,等.电炉吹氧冶炼的熔池反应.金属学报,1956(03):243-254.
卢柯,王景唐.关子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温度与激活能.材料科学进展,1987(03):53-53.
庞德兴,王景唐,丁炳哲,等.非晶态Se的玻璃转变.金属学报,1989,25(5):107-110.
王开阳,沈同德,王景唐,等.球磨法制备钛纳米晶.金属学报,1993,29(7):3.
王景唐.碳、锰、硫和氧对铁液与氧化铝间的附着功及相间能的影响.金属学报,1965(01):61-67.
李淑苓,李谷松,丁炳哲,等.几种复合化学镀层的研究.表面技术,1993(1):15-18.
卢柯,王景唐.预退火热处理对非晶态Ni-P合金晶化动力学的影响.金属学报,1990,26(5):B316-B320.
王景唐,沈同德.机械合金化研究与进展.物理,1993,22(8):0-0.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89年9月 | 第七届液态非晶态金属国际学术会议(LAM-7) | 日本 |
发明专利
时间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
1989年9月13日 | 超细金属微粉制造方法 | CN1035457A |
1992年5月13日 | 骨架镍催化剂的制取方法 | CN1060974A |
1992年5月20日 | 真空充气两用球磨罐 | CN2104705U |
1994年3月23日 | 用于制造非晶态合金条带的喷嘴 | CN2159272Y |
2000年3年29日 | 一种高活性合成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CN1099353A |
科研奖励
截至1992年11月,王景唐共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8项,其中国家特等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和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其中部分获奖项目如下: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82年 | T10A高强精密调压器弹簧钢带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2年 | 壳体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5年 | 特种元件生产流程的研究及特种元件组件及焊接 |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覆盖奖 |
1985年 | 时间程序控制单辊法喷铸造金属玻璃条带的装置 |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7年 | 非晶态金属的形成与晶化过程研究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9年 | Ni-P系和Ni-Cr-Si-B系四种非晶态钎料研制及推广应用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1年 | 铁基非晶态合金宏观磁各向异性的研究 | 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3年 | 急冷非平衡合金及固态反应机制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1997年 | 纳米金属的形成、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王景唐(右)与学生卢柯
王景唐为其所带的研究生讲授《非晶态物理》等课程。培养成果
截至1992年11月,王景唐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4名,硕士研究生28名 ,培养学生中有上海交通大学金朝晖教授 ,金属材料学家卢柯院士 ,燕山大学沈同德教授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国务院 |
1992年5月 | 辽宁省优秀专家 | 辽宁省委、省政府 |
担任职务 | |
---|---|
1990年9月 | 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冶金学科组成员 | |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化学会理事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学会理事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金属材料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成员 | |
国家科委材料科学学科组分组副组长 | |
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 | |
中国物理学会非晶态物理委员会委员 |
王景堂(左2)与学生们讨论问题
“王景唐为中国材料科技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和毕生精力,是一位中国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评)“王景唐为中国材料科技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他用尽一生,把毕业设计写在了中国大地上。”(《科技日报》评)
“王景唐不断奉献,不懈努力,为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上海交通大学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