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令智 编辑
郭令智(1915年4月4日—2015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生于湖北安陆。曾任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代校长。
193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8月5日在南京逝世。
郭令智长期从事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在华南首次发现板块运动和俯冲碰撞所形成的江南元古代沟弧盆系,突破了板块构造限于晚显生宙的观念。
建立华南构造演化模式和格局,论证了板块俯冲边界自西北向东南跃迁的总趋势。得出华南成矿带和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提出鉴别大陆边缘的8项标志揭示我国陆内板块A型俯冲和前陆盆地形成机制。
中文名:郭令智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安陆
出生日期:1915年4月4日
逝世日期:2015年8月5日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令智
1915年4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县。
1938年8月,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并留校任助教。
1939年—1946年,先后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四川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工作。
1939年—1940年,在云南大学矿冶系任助教,担任《普通地质学》、《光性矿物学》的教学和野外实习辅导。
1940年,和朱熙人、袁见齐一起对云南省地质矿产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发表了专著《云南矿产志略》。
1946年—1949年,任台湾大学地质系副教授、台湾省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1947年春,作为中国首批赴南沙群岛的科学家之一,对中国的南沙群岛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1948年在《台湾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总结和论述了南沙群岛珊瑚礁的成因。
1949年9月,公费赴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深造。
1951年12月,由英国绕道香港回到新中国,任南京大学教授至今。
1956年—1978年,任南京大学地质系区域地质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56年,与肖楠森、张祖还和孙鼐等对南京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勘察选址,向铁道部提交勘察报告。
1956年—1982年,任区域地质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59年,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团。
1973年,暑假期间,他冒着酷暑到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做野外工作,并在湖南做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的报告,着重论述了板块学说的发展概况和基本内容,为在中国普及板块构造理论做出了贡献。
1981年起,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82年—1984年,任南京大学副校长、代校长及校务委员会主任。(1983年,任教育部地学学科评议组组长、地学规划组组长。)
1987年,赴美国,参加匹兹堡大学200周年校庆学术讨论会和讲学。
1988年春,应日本名古屋大学邀请赴日本考察美浓地体。
1988年冬,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邀请,参加天山造山带和准噶尔盆地学术研讨会。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8月5日15时4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云南矿产志略》
长期从事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在中国华南首次发现板块运动和俯冲碰撞所形成的江南元古代沟弧盆系,突破了板块构造限于晚显生宙的观念。建立中国华南构造演化模式和格局,论证了板块俯冲边界自西北向东南跃迁的总趋势。得出华南成矿带和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提出鉴别大陆边缘的8项标志揭示中国陆内板块A型俯冲和前陆盆地形成机制。论文著作
郭令智发表150余篇论著(包括与他人合作),其中关于地貌学和工程地质方面的21篇,区域地质构造方面的24篇,板块构造方面的62篇,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外刊物上发表的12篇。
序号 | 姓名 | 作品 | 刊物 | 时间 |
---|---|---|---|---|
1 | 郭令智 | 大巴山之几个地形问题 | 地理 | 1945,5(1~2):35~40 |
2 | 郭令智、俞剑华、施央申 | 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大地构造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 南京大学学报(地质学) | 1963,2:1~12 |
3 | 郭令智、施央申、沈修志 | 论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两种形式——继承和上叠中国大地构造问题 | 科学出版社 | 1965 |
4 | 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 | 论古海沟岛弧系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 福建地质 | 1977,4:1~24 |
5 | 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 | 论现代海沟岛弧系和海沟弧形山脉系的形成和演化 | 福建地质 | 1977,4:25~50 |
6 | 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 | 华南大地构造格架和地壳演化,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构造地质、地质力学) | 地质出版社 | 1980 |
7 | 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 | 板块构造与成矿作用 | 地质与勘探 | 1981,9:1~7;1981,10:1~6。 |
8 | 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 |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 地质学报 | 1983,1:11~21 |
9 | 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 | 论地体构造——板块构造理论的最新问题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 1984(10),27~34 |
10 | 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 | 中国东南部地体构造的研究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1984,20(4):732~739 |
11 | 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 | 论西太平洋弧后盆地区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板块构造基本问题 | 地震出版社 | 1986 |
12 | 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 | 江南元古代板块运动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国际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讨论会论文集·第1集·构造地质 | 地质出版社 | 1986 |
13 | 郭令智、舒良树、卢华复 | 中国地体构造研究进展综述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36(10):1~17 |
14 | 郭令智、钟志洪、王良书 | 莺歌海盆地周边区域构造演化 | 高校地质学报 | 2001,7(1):1~12 |
15 | 郭令智 | 论华南板块构造 | 地质出版社 | 2001 |
16 |
成果奖励
198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5年和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
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8年获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
1999年,获第6届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及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地球科学奖。
2002年获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
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郭令智曾三次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奖,五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荣誉表彰
1978年获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0年获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0年,被授予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人才培养
郭令智长期讲授地质基础课,先后开设了自然地理学、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燃料地质学、地貌学、构造地貌学、中国地质学、板块构造等课程。曾任高教部地学教材编委会委员。
文革前,郭令智培养了13名研究生;1978年到2008年,他培养了28名硕士,30名博士。他培养的学生大都品学兼优,有的已成为著名学者和国家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其中有4位现已成为“两院院士”。
荣誉表彰
1978年,被授予“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0年获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何梁何利奖和李四光荣誉奖;2001年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1984—1988年,任南京大学顾问。
1940—1946年,在重庆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任研究助理员及助理研究员。
1961—1966年,他任高教部地学教材编委会委员。
1976年,任国家地质总局《普通地质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
1978年,任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1978—1993年,连续当选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4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并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第33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4—1988年,任南京大学顾问。
1985年,任国际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第二工作组组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24项构造组负责人。
1989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67项负责人。
2006年,任南京大学与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地学学科评议组组长、国际岩石圈对比计划IGCP224项目、IGCP267项目中方主席等学术兼职。
郭令智身上时时处处都闪耀着‘直、仁、勇’的人格魅力。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评价)
郭先生是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同龄人,他的光辉经历见证了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孙枢评价)。
郭先生为人非常谦逊。(中科院院士、地理学家汪集旸评价)
郭老师作为杰出的地质科学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的教育家,郭先生为人人品高尚,虽然自己生活的非常简朴,但对人非常热情。这样高尚的品行使自己和其他学子都受益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教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