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婉珍 编辑
陆婉珍(1924年9月29日—2015年11月17日),出生于天津市,原籍上海,分析化学与石油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
1946年陆婉珍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9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52年—195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53年后期在美国玉米产品精炼公司任研究员;1955年回国后在石油工业部炼制研究所(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分析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顾问、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83年、1990年两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15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陆婉珍长期从事分析化学及石油化学的研究工作。1995年以来致力于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制及应用 。
中文名:陆婉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塘沽
出生日期:1924年09月29日
逝世日期:2015年11月17日
毕业院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工业水处理技术》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女
祖籍:上海川沙县
1924年9月29日,陆婉珍出生于天津市塘沽,祖籍上海市(原江苏省川沙县),她在重庆南开中学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
1942年夏,陆婉珍考取了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58年建立南京化工学院,2001年组建南京工业大学)。
陆婉珍
1946年,陆婉珍从重庆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工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7年,23岁的陆婉珍通过考试取得了公派留学的资格,并收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入学通知书。9月,来到了位于美国芝加哥郊外的伊利诺伊大学。
1949年,陆婉珍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无机化学硕士学位。
1951年,陆婉珍从美国俄亥俄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
1952年—1953年,陆婉珍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
1953年—1955年,陆婉珍在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担任研究员。
1955年10月,陆婉珍与丈夫闵恩泽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科研条件,克服重重困难辗转香港回到祖国。同年底,陆婉珍被分配至石油部石油炼制研究所筹建处,具体负责油品分析研究研究室的筹建工作。
1965年,陆婉珍进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总工程师(1965年—1985年)、总工程师(1985年—1991年)、博士生导师(1985年起)。
1971年,陆婉珍被下放到湖北潜江五七干校劳动。
1980年,陆婉珍带领科研人员在中国首次开发出了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1988年,陆婉珍被聘为华东化工学院石油加工研究所兼职教授(—1992年)。
1991年11月,陆婉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4年,71岁的陆婉珍组建一支研发团队,开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 。
2015年11月17日2时,陆婉珍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陆婉珍长期主持中国原油评价工作,逐步建立了完整的原油评价体系,她还组织汇编了《中国原油评价》。她多次参加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如大庆喷气燃料的烧蚀作用机理等,指导建立了从天然气到渣油的整套组成分析方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她率先在中国开展了气相色谱用于油品分析的研究工作,建立了色谱测定汽油详细烃类组成的分析方法,80年代初开发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随后,针对复杂炼厂气和汽油中不同烃类组成,研制出了多孔层毛细管柱和填充毛细管柱,为中国重大新型炼油工艺的开发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分析数据。1995年开始致力于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制及应用,在中国首次建立近红外光谱实验室、研制成功在线分析仪,并在蒸汽裂解、催化重整和汽油调合等工业装置上得到了实际应用,为炼厂的先进控制和优化控制系统及时、准确地提供分析数据 。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12月,陆婉珍发表论文232篇,出版专著11部。2000年,陆婉珍和同事撰写的《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第一本系统阐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专著 。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0.01 | 《近红外光谱仪器》 | 陆婉珍编著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6.10 | 《当代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 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 | 陆婉珍等编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2006 |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第2版》 | 陆婉珍主编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2004.09 | 《陆婉珍论文集》 | 陆婉珍著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12 | 《工业水处理技术 第4册》 | 陆婉珍主编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2000.06 | 《工业水处理技术 第3册》 | 陆婉珍主编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2000.04 |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陆婉珍等编著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1999.12 | 《工业水处理技术 第2册》 | 陆婉珍主编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1999.06 | 《工业水处理技术 第1册》 | 陆婉珍主编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1990.03 | 《近代物理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下》 | 陆婉珍,汪燮卿编著 | 烃加工出版社 |
1984.12 | 《近代物理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上》 | 陆婉珍,汪燮卿著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63.09 | 《石油烃化学 第3卷 第2分册》 | 布鲁克斯,B.T.等编;陆婉珍等译 |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1963.08 | 《石油烃化学 第3卷 第1分册》 | 布鲁克斯,B.T.等编;陆婉珍等译 |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1960.01 | 《石油烃化学 第2卷》 | 布鲁克斯,B.T.等编;陆婉珍等译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59.09 | 《石油烃化学 第1卷 第1分册》 | 布鲁克斯,B.T.等编;陆婉珍等译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陆婉珍常劝一些焦躁的年轻人:“科学成绩是常年的累加,而不是一朝一夕的辉煌。年轻人要在大环境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不要为了追求某些不值得的东西花太多的精力。” “要想成功,必须抛却功利心。不论做学问、做人,都不要太功利,不要太浮躁,要顺其自然,从点滴做起,功夫到了,自然会积涓流以成大海。”“年轻人要懂得宽容,与人交往时要知道合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团结别人、融入集体,共同努力。”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3年 | 全国三八红旗手 |
1990年 | 全国三八红旗手 |
1991年 | 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1991年11月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3年—1984年 |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五届执委会委员 |
1984年—1989年 | 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 |
1988年至 | 石油化工学会第三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炼制分会顾问 |
1991年至 | 石油化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
1992年至 | 全国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委顾问 |
1993年至 | 石油化学会仪器分析专业组荣誉理事 |
1996年至 | 石化总公司第二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江苏石油学院兼职教授 | |
《石油炼制》、《石油学报》、《色谱》、《分析化学》等学术期刊的编委 |
工业水处理技术第1册
作者名称 陆婉珍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作者名称 陆婉珍
作品时间2007-1
陆婉珍的父亲陆绍云是一位留学归国的纺织实业家,母亲出身于常州当地的一户望族人家,受过良好的高中师范教育,陆婉珍的幼年大半是由祖母照管的。
陆婉珍的丈夫闵恩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34位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工程院院士中的一员。闵恩泽和陆婉珍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院士伉俪。
陆婉珍的弟弟陆钟武是冶金热能工程专家,中国国内工业生态学的开拓者,1997年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6年,陆婉珍被查出患了肾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经常感觉腰部不适,但在生活和科研工作中她仍保持着从容淡定的心态。2001年,陆婉珍又被查出患了肺癌,经过半年的治疗,她又一次成功战胜了病魔 。
陆婉珍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严谨求实,无私敬业,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中国分析化学和石油化学事业,为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评)
陆婉珍是中国公认的近红外光谱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领路人。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她培养近红外光谱专业研究生、撰写综述性论文、组织编写近红外专著、倡议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领导成立近红外光谱学会、召集筹备香山科学会议、设立近红外光谱奖项,处处体现出一位科学家的远见卓识与智慧。陆婉珍胸怀宽广,只要有利于中国近红外光谱事业发展的科研项目、奖励、出版基金和学术活动,她都欣然推荐,她用实际行动影响并团结着广大近红外科技工作者。陆婉珍还做了大量的技术咨询和顾问工作。她高瞻远瞩,传授知识从不保守,深受近红外同行的尊敬与爱戴 。(新华网评)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由陆婉珍院士提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设立。在2015年9月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分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讨论通过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方法。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该奖的设立是为了鼓励中国科技人员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