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锵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苏锵苏锵

苏锵(1931年7月15日—2017年2月17日),广东广州人,无机化学家、稀土材料与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52年苏锵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稀土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9年担任第二届稀土光谱国际会议讨论会主席;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转入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从事稀土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2月17日因病于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

苏锵主要从事稀土化学和物理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从独居石和包头矿中提取钍和分离单一纯稀土的中间工厂。提出了利用钇的位置变化来分离钇的原理和铈的湿法空气氧化法等分离工艺并用于工业生产。70年代以后,合成了一系列稀土化合物,开展了稀土固体化学和光谱性质的研究。提出了制备变价稀土的新方法,研制出掺镝的发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材料等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苏锵

外文名:Qiang Su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广州

出生日期:1931年7月15日

逝世日期:2017年2月17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稀土元素》

专业领域:无机化学,稀土化学

人物生平

编辑

苏锵 院士

1931年7月15日,苏锵出生于广东广州,在湛江度过整个中学时期。

1938年初,苏锵一家从广州逃亡到澳门,后转辗到广州湾(1945年定名为湛江)定居赤坎区,入读培才中学(1952年更名为湛江第一中学)。

1948年,苏锵从培才中学毕业,考进国立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

1950年,广东解放,苏锵转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就读于化学工程系。

1952年,因为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至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同年大学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稀土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2年-1954年,苏锵参加了从独居石提取钍和混合稀土的研究和建厂工作,所得的钍满足了锦州石油六厂合成石油所用催化剂的需要。

1954年-1955年,苏锵建立了从含钒炉渣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中间工厂,全套设备移交工厂。

1958年-1964年,苏锵参加分离稀土的中间工厂建立工作。

1989年,苏锵主持召开了第二届稀土光谱国际会议,担任讨论会主席。

1995年,苏锵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年,苏锵转入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从事稀土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02年,苏锵回湛江访问,为母校湛江第一中学的同学讲学和作报告。

2010年,苏锵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7年2月17日4时50分,苏锵因病于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60年代,苏锵先后指导建成提取钍和混合稀土以及钒的中间工厂。1958年在中国国内首次分离出除钪和放射性元素钷以外的15种纯稀土,总结了稀土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几种类型和钇在镧系元素中的位置变化,提出工业用铈的湿法空气氧化法和利用钇的位置变化来分离钇的原理和萃取法。1970年以后,组织和参加稀土激光、磁性和发光材料等稀土固体化学和变价稀土化学的基础研究,以及其研制、应用和推广工作;提出采用可在空气下安全制备含二价铕、钐等低价稀土材料的离子不等价取代的新方法,研制出新型掺稀土的长余辉材料和测量高能射线的固体剂量材料;提出三价和四价镧系离子的光学电负性的计算方法。21世纪以来,致力于新型稀土光电材料的探索,在发展环境友好半导体光源、平板显示、高能射线探测和上转换等领域的稀土发光材料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 。

学术交流

苏锵曾应邀赴法国进行合作研究和赴德国作访问学者,赴韩国讲学,赴泰国、韩国、巴西、俄罗斯作邀请报告,赴美、法、日、澳、波、芬参加国际会议并顺访荷兰与瑞典。曾与香港城市理工大学生物和化学系及美国新奥尔良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 。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2月,苏锵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稀土化学》、院士科普书系科普读物《稀土元素——您身边的大家族》等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1.06

《稀土元素 您身边的大家族 院士科普书系》

苏锵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1

《稀土元素》

苏锵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0.12

《稀土元素 您身边的大家族》

苏锵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04

《变价稀土元素化学与物理》

石春山,苏锵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08

《稀土化学》

苏锵著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Rare Earths SpeCTroscopy》(稀土光谱)

苏锵著

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2月,苏锵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数十项 。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稀土的提取、分离、分析与应用

中国国家科学大会奖

2010年

新型稀土杂化及纳米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苏锵深知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传承和发展,长期致力于人才培育,鼓励年轻人不仅要“青出于蓝胜于蓝”,还要“帅出于师优于师”,要有创新意识,打破成规。

指导学生

截至2017年2月,苏锵先后指导、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80年到2009年1月

《发光学报》副主编

1980年到2009年1月

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1986年到2009年1月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89年

第二届国际稀土光谱讨论会主席

1995年到2009年1月

中国发光学会副理事长

1997年

第三届国际f元素会议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

1993年3月到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8年3月到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4年11月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校友会名誉会长

《中国稀土学报》、《化学学报》、《中国化学 》、《无机化学学报》、

《应用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等刊物编委

人物评价

编辑

苏锵长期从事稀土化学和物理研究,对稀土的分离和性质变化规律的探寻、稀土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做出突出贡献,是中国稀土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苏锵与稀土纠缠了一生,他对自己的事业由衷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国家及民族意识,无时无刻都溶化在工作中。他一生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与人为善、淡泊名利,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教育、科学事业,为中国的稀土化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评)

人物影响

编辑

苏锵奖学金

2014年11月1日,时值中山大学90周年来临之际,苏锵捐赠积蓄100万元设立“苏锵奖学金”,奖励在稀土研究方面做出成绩的学生。

下一篇 任新民

上一篇 谢学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