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元本 编辑
戴元本(1928年7月31日—2020年9月2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湖南常德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戴元本于1947年7月被中央大学附属中学保送至中央大学,并选择了物理系;1952年8月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南京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1958年4月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学习和工作;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0年9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戴元本长期从事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的研究,研究方向为量子场论中的非微扰现象、重味物理、超对称理论和中微子物理等。
中文名:戴元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28年7月31日
逝世日期:2020年9月26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湖南省常德市
1928年7月31日,戴元本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湖南省常德市,童年生活主要是在南京度过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家迁徙,先后到过长沙、贵阳、昆明、路南。
1938年,在贵阳时经常到住宿旅馆旁边的一个图书馆看书,诸如《三国演义》《封神榜》《西游记》等。
1939年,在路南县(今昆明市石林县)时也基本没有上学,但开始一知半解地阅读《论语》。
1941年春季,迁到重庆郊区北碚附近生活。
1942年,刚到重庆便因病休学,后来在青木关“战区来渝学生进修班”学习了一个学期后再次生病休学。
1944年,进入重庆的国立二中读高一。
1946年,随家人回到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临时二中、中央大学附属中学。
1947年7月,被中央大学附属中学保送至中央大学,并选择了物理系。
1948年,由于当时南京局势恶化,戴元本跟随父亲前往上海,学业再次中断。
1949年,回到校园,此时的中央大学已更名为南京大学。
1952年8月,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南京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至1958年4月)。
1957年,恢复研究生招考的第二年,同时被中国科学院的张宗燧先生和吉林大学的吴式枢先生录取,最终他选择到北京跟随张宗燧先生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学习深造。
195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师从张宗燧先生。
1958年4月,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学习和工作。
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1962年至1963年)、副研究员(1963年至1978年3月)、研究员(1978年3月至1978年10月)。
1970年夏,受邀加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领导的相对论批判组。
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0年9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戴元本院士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戴元本
戴元本在奇异位势和非定域位势的瑞奇极点理论、层子模型研究、非交换群规范场论中费密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的高能渐近行为和重强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成果有“奇异位势散射振幅的雷其行为”、“强相互作用粒子的结构模型”、“非Abel规范理论中形状因子高能行为的六阶计算”等。
1961年,戴元本在《物理学报》发表《弱作用对轻子电磁性质的影响》,研究了中间玻色子模型中弱作用对轻子反常磁矩的辐射修正。
1965年9月,在钱三强的组织下,原子能研究所基本粒子理论组、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基本粒子理论组、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四家单位组成“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定期开展对强子结构的讨论交流。
学术论著
据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戴元本已在国际和中国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著有《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一书。
1963年至1965年间,戴元本对雷杰极点问题发表了七八篇论文,得出了在高奇异位势下由于雷杰极点的分布不同而导致散射振幅高能渐近行为不同的结论。
据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戴元本在七十岁之后还撰写发表了三十余篇学术论文,甚至在八十岁时还在世界一流的期刊发表专业论文。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担任职务 |
---|---|---|
1963年—1965年 | Regge极点理论 | 主持 |
1965年—1966年 | 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 | 参与 |
1974年—1975年 | 规范理论中形状因子的高能行为 | 主持 |
参考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82年 | 层子模型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学术交流
1964年,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戴元本作为中国高能物理理论学家就雷杰极点问题作了报告。
1978年,戴元本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十九届国际高能物理大会,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
1980年春天,经由李政道协调联络,戴元本一行五人赴美进行学术访问,参观了美国的理论物理研究所,比如位于圣芭芭拉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以及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物理研究所等。同年11月再次赴美,前往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做访问学者,为期半年。在那里,他一边学习研究,一边为奥斯汀分校的学生开设了一个学期的量子场论课程。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1958年,在朱洪元开办“基本粒子与原子核理论暑期讲习班”上,戴元本作为助教讲授了量子力学中的碰撞理论。
学生培养
1978年,“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科学院恢复招录研究生,戴元本一共录取了7人。
荣誉表彰
1980年11月,戴元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至2003年,戴元本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
家庭背景
戴元本
常德戴氏曾居于常德柳叶湖畔,戴氏自明朝起乃官宦之家,数百年间始终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戴元本祖父戴德诚曾参与湖南维新运动,管理南学会,担任《湘报》撰述。叔祖父戴展诚是清末进士,参与“公车上书”,留学日本,后担任湖南全省师范学堂(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监督。父亲戴修骏留学法国,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经济、政治、法律,获博士学位,曾在巴黎和会期间阻止北洋政府签字,回国之后任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国民政府首届立法委员。戴元本家中兄弟五人,排行老二。
兴趣爱好
戴元本从小喜爱阅读、兴趣广泛,尤其喜爱诗文和历史。
戴元本一生宁静谦和、 公平公正。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戴元本为人和蔼热心、生活朴素简洁、工作精益求精、为人光明磊落。即便担任领导岗位、被任命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当选学部委员之后,戴元本也仍然处事公平公正,不为关系亲疏而左右决策,不为善说情而实无能者写下只言片语的赞誉。与此同时,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里,戴元本几乎不会落下任何一次的重要学术活动,甚至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讨论会他也按时参加,大多时候他都是默默地坐在那里,默默地鼓励年轻人,默默地关心和支持中国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评)
“一个人的成就,在于日积月累;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坚韧不拔。戴先生淡泊名利的胸怀,乐观旷达的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戴元本的学生评)
杜诗有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许,这两句诗是对戴元本一生勤勉治学、一生教书育人的最好诠释。(求是杂志社徐愚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