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万勰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力学、计算力学专家

钟万勰钟万勰

钟万勰(1934年2月24日—2023年11月12日),男,原籍浙江德清,出生于上海。工程力学、计算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工程力学工程研究所所长。

钟万勰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系并获得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调到大连工学院工作;1972年与同事到上海开展中国计算力学的工作;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被推举为中国计算力学协会主任委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钟万勰长期从事工程力学研究与应用,结合中国国情,发展了多种先进软件技术;在群论、极限分析、参变量变分原理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并组织开发了多种大型结构分析系统,如JIGFEX,DDJ/W等。

2023年11月12日7时05分,钟万勰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逝世,享年89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钟万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4年2月24日

逝世日期:2023年11月12日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生平

编辑

1934年2月24日,钟万勰出生于上海。

1952年,毕业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1952年9月至1956年8月,就读于同济大学桥梁隧道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9月至1962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2年9月至1978年7月,任大连工学院数理力学系讲师(1962年经胡海昌院士推荐,钱令希院士将其调入 )。

1972年,与同事到上海开展中国计算力学的工作,解决了大量的工程课题。

1978年,担任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教授、所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兼任系主任,首批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同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3年,被英国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教授; 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学部委员) 。

1996年,前往斯坦福大学力学所讲学。

2007年,指导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研发团队将其研发的结构分析计算程序软件拓展成工程与科学计算集成软件平台。

2023年11月12日7时05分,钟万勰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逝世,享年89岁。

钟万勰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钟万勰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潜艇耐压锥、柱结合壳失稳的不利构造形式。70年代与小组基于群论研制了大量工程应用软件,并主持研制了三维大型有限元系统JIGFEX/DDJ。80年代提出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的结构优化算法及DDDU程序系统;提出结构极限分析新的上、下限定理,继而又提出了参变量变分原理及相应的参变量二次规划算法用于弹-塑性变形及接触问题。1989年以来,发现了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相模拟;据此又提出了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与精细积分的方法论。他提出的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的相互模拟理论,揭示了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对应关系;他提出的辛几何空间中新的求解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木辛柯理论,覆盖了弹性力学、分析力学、断裂力学、振动理论、波动力学、流体力学、电磁波导等多个分支领域,对传统理论难以解决的若干问题给出了新的求解方法和原创性结果。

钟万勰创建了结构力学与控制理论的模拟关系,证明了数学与力学、物理学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力学中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关联的公共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之后他用交叉学科的视角看问题,用状态空间法来解决问题,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诞生了中国自己研究出来的鲁棒控制H∞理论。

研究领域1.

壳体理论2.

群论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3.

极限分析及结构稳定性广义变分原理、极限分析的新上、下限定理4.

参变量变分原理、土壤力学等5.

微机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CAD技术6.

结构优化7.

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的模拟关系,等8.

串连式子结构的波传播问题、陀螺系统振动问题9.

对称矩阵及反对称矩阵、哈密顿及辛矩阵本征问题的子空间迭代法10.

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精细积分法

论文著作

据2022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显示,钟万勰参与发表的论文共665篇。

著作成果

书名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经典力学辛讲》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12-01

《力-功-能-辛-离散——祖冲之方法论》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05-01

《辛破茧》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04-01

SympleCTic Elasticity

World Scientific

2009-03-01

《辛数学 精细积分 随机振动及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11-01

《计算杆系结构力学》

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2

《计算结构力学微机程序设计》

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6

《结构化程序设计与DITSF语言》

科学出版社

1988

《计算结构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数值计算方法》

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

《参变量变分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

1997

《应用力学的辛数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力、功、能量与辛数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前5项参考资料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后10项参考资料来源于河南省钢结构协会 )

负责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研究期限

状态

多体动力学的多尺度保辛摄动理论与算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4/09/01-2018/12/31

完成

蛋白质动态行为和相互作用模拟新方法研究

国家“973”项目

2008/08/21-2013/08/31

完成

分析结构力学与相关问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09/25-2010/12/31

完成

(参考资料 )

科研奖励

据2022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显示,钟万勰参与发明的专利共7项。

时间

成果名称

奖励

2010-01-25

饱和与非饱和多孔介质应变局部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0-11-29

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辛理论体系与数值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9-12-01

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新理论和新方法

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除以上三项外,钟万勰曾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受奖3项;其后,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三、四等奖和许多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钟万勰十分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每有心得和进展,总是毫无保留地交流给同事和学生去继续开发,而自己又去艰难地开发新的问题和领域。

教学态度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平均一年32学时的本科生“应用力学辛数学方法”“力学导论”,研究生“现代力学进展”“经典力学辛讲”等课程,钟万勰始终在讲台上讲授。为了上好课,不管上过多少遍的课程,他课前都要认真备课,自己亲自撰写讲义,免费印发给学生,对PPT的内容反复推敲,即使是上课用的例题也要求极为苛刻,必须既要足够简单还要能全面反应力学概念,小到数据单位的标准性和图表的字体都力求完美。

钟万勰在课程安排好后,从不随意调课或缺课,即使遇到恶劣的大雨雪天气,他也会坚持去上课,他认为学生能来听课,他就能来上课。他的研究生为了能给他节省一些体力,给他准备了一把椅子,但他认为坐着会影响讲课的气势和情绪。

科研理念

钟万勰认为:科学研究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体系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科学研究适应时代发展,不是看谁先发明的,故步自封、没有超越不行。

指导学生

据2022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显示,钟万勰共培养博士生46人,其中43人已毕业、3人在读,培养硕士生15人,其中14人已毕业、1人在读。

教学奖励

时间

成果名称

奖励

2015-12-20

依托一流顶尖学科,培养工程力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997年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机构

199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威尔士大学名誉教授

威尔士大学

香港大学名誉教授

香港大学

1997年

院士奖

世界计算力学大会

1998年

国际计算力学协会FELLOW奖

国际计算力学协会

200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全国模范教师

教育部

2011年4月

ICCES终身成就奖

国际计算与实验科学工程大会

2019年7月18日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教育部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职务

1956年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班应用数学助教

1959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论力学教员

1980年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兼职教授

1983-1991年

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委员会第一、第二任主任

1986年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国际计算力学协会常务理事

世界计算力学协会执委会常务执行委员

1987年

同济大学桥梁系兼职教授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

《计算力学学报》《应用数学与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学术期刊主编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资深委员

国际计算力学协会执委会荣誉委员

(参考资料 )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背景

钟万勰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其父亲钟兆琳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电机制造工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科学及民族电机工业创始人之一,他对钟万勰的人生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钟万勰自幼就在一个科学之家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当他还在上海南洋模范小学就读时,其父就为他订阅了《科学画报》等刊物,并引导他与哥哥(钟万劢,曾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一起制作各种舰船和滑翔机模型。

人物评价

编辑

钟万勰是中国首艘核潜艇设计的参与者,为核潜艇建造贡献了聪明才智;他在国际上首创的“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助推中国计算力学走向世界;他潜心科研,开拓前行,呕心沥血为祖国建设争光添彩。(《中国人才》评)

无论是身处逆境蹲“牛棚”时,还是在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钟万勰从来都是以一名闯将的姿态,冲锋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中国科学报》评)

作为“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的次子,钟万勰除了继承父亲衣钵,在大连理工大学任教之外,还在学术科研领域,走出了一条让后人敬仰的道路,为中国工程界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今日德清》评)

钟万勰是一位科学家,他总是以追赶世界前沿的竞争心态和必胜信心对待科研,围绕科研处理周围的人和事。所以,总能感到他身上有一股热情和干劲。心兹念兹,钟万勰用“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来描述自己科学人生的追求境界,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表达他献身科学事业的无怨无悔。(《光明日报》评)

他们是科技竞技场中真正的斗士;是前沿探索中开疆拓土的勇者。因为有你们,挫败洋人锐气,让那难以攻克的科技难关迎刃而解,为大工,为国家,为民族,你们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国之栋梁,民族骄傲;老而弥坚,壮志满怀;老耋银发,创新为乐;教书育人,引领传承。你们,为国之学人树起楷模,坚定的信仰,如一脉香火,代代相传。(“感动大工”年度人物颁奖词,评价对象:钟万勰院士及其团队)

钟万勰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治学严谨、勇于自主创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甘于奉献、无私敬业,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我国工程力学和计算力学事业,为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连理工大学 评)

下一篇 汪忠镐

上一篇 曹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