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芒披碱草 编辑
无芒披碱草(Elymus sinosubmuticus S. L. Chen)是禾本科、披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须状;秆丛生,较细弱,高可达45厘米,具节,裸露部分光滑;叶鞘短于节间,光滑;分蘖的叶片内卷,茎生叶片扁平或内卷,下面光滑,上面粗糙,穗状花序较稀疏,带有紫色,穗轴边缘粗糙,小穗近于无柄或具长约1毫米的短柄,含小花;密生微毛;颖长圆形,几相等长,侧脉不甚明显,主脉粗糙,内稃与外稃等长,脊上具小纤毛,先端钝圆;子房先端具毛茸。8月开花。
特产中国四川省。耐寒、耐牧、耐瘠薄,生于海拔3000-3500米的亚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草地。
无芒披碱草为多年生疏丛型优良野生牧草。抽穗前其茎了鲜嫩柔软,适口性强,营养价值较好,牛、马、羊均喜采食。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
中文名:无芒披碱草
拉丁学名:Elymus sinosubmuticus S. L. Che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披碱草属
种:无芒披碱草
命名者及年代: S. L. Chen,2006
保护级别:易危(IUCN标准)
无芒披碱草
多年生。根须状;秆丛生,直立或基部稍膝曲,较细弱,高25-45厘米,具2节,顶生之节约位于植株下部1/4处,裸露部分光滑;叶鞘短于节间,光滑;叶舌极短而近于无;分蘖的叶片内卷,茎生叶片扁平或内卷,下面光滑,上面粗糙,长3-6厘米,宽1.5-3毫米。
穗状花序较稀疏,通常弯曲,带有紫色,长3.5-7.5厘米,基部的1-3节通常不具发育的小穗;穗轴边缘粗糙,下部节间长5-9(15)毫米,上部者长3-4毫米,每节通常具2枚而接近顶端各节仅具1枚小穗,顶生小穗发育或否;小穗近于无柄或具长约1毫米的短柄,长(7)9-13毫米,含(1)2-3(4)小花;小穗轴节间长1-2毫米,密生微毛;颖长圆形,几相等长,长2-3毫米,具3脉,侧脉不甚明显,主脉粗糙,先端锐尖或渐尖,但不具小尖头;外稃披针形,具5脉,脉至中部以卞不甚明显,中脉延伸成1短芒,其长不逾2毫米,在脉的前端和背部两侧以及基盘均具少许微小短毛,第一外稃长7-8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脊上具小纤毛,先端钝圆;花药长约1.7毫米,子房先端具毛茸。 种子千粒重4.7千克。
无芒披碱草与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Keng) Keng f.)较接近,其异点为无芒披碱草的颖长圆形,长2-3毫米,无芒,外稃之芒极短或近于缺如而,短芒披碱草的颍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具1毫米的短尖头;外稃披针形,顶端具粗糙的短芒,芒长(1)2-5毫米,两种易于区别。
无芒披碱草为旱中生植物。耐寒、耐牧、耐瘠薄,生于海拔3000-3500米的亚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草地。适宜在山地寒温带和高山亚寒带地区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抗寒和抗旱性,无芒披碱草与多年生禾草、莎草及杂类草组成群落,形成高寒草甸草地或高寒灌丛草甸草地。无芒披碱草在群落中居伴生种,其余植物种尚有垂穗披碱草、羊茅、紫羊茅、垂穗鹅观草、藏异燕麦、异针茅、草地早熟禾、紫花针茅、矮生嵩草、高山蒿草、四川嵩草、西藏嵩草、歪头菜以及高原毛茛、珠芽蓼、圆穗蓼等。植被总盖度75%以上。在中国川西北高原冬季最低温度-36℃左右均能安全越冬。
特产于中国川西北高原、四川(石渠、色迭、德格、若尔盖、金川等县)。
无芒披碱草根系较发达,可以充分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叶片内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在干旱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年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生长良好。无芒披碱草花期8月。
无芒披碱草为多年生疏丛型优良野生牧草。抽穗前其茎了鲜嫩柔软,适口性强,营养价值较好,牛、马、羊均喜采食;抽穗到颖果成熟期,茎秆迅速老化,纤维素增多,营养价值降低,适口性较差,根据中国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分析,无芒披碱草的化学成分较老芒麦、垂穗披碱草、麦宾草等优良牧草含量稍低,但比一般禾草高。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