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稻 编辑

禾本科稻属植物

药用稻药用稻

药用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G. Watt)是禾本科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稻叶舌无毛,叶耳不明显;叶片基部渐窄呈柄状,上面散生长柔毛,基部贴生微毛;花小穗黄绿色或带褐黑色,成熟时易脱落;不孕外稃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纤毛,成熟花外稃宽卵形,脉纹隆起,背面状突起;芒自外稃顶端伸出,内稃与外稃同质,宽约为外稃之半,脊疏生疣基硬毛;颖果扁平,红褐色。

药用稻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在印度、锡金、缅甸、泰国与中南半岛等地也有分布。 药用稻生长在丘陵山地、坡下冲积地和沟边,喜温暖、多雨、潮湿的环境,是短日照植物,适宜在荫蔽、腐殖质丰富的地方生长 。

药用稻中筛选到具有高效溶磷解钾能力的内生固氮菌是一类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的菌株。药用稻是水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 。药用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等级。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药用稻

拉丁学名: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G. Wat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稻属

种:药用稻

命名者及年代:Wall. ex Watt,1891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形态特征

编辑

药用稻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或下部匍匐,高1.5-3米,直径7-10毫米,具8-15节,基部2-3节具不定根。叶鞘长约40厘米,长于其节间3倍以上;叶舌膜质,长约4毫米,无毛;叶耳不明显;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长30-80厘米,宽2-3厘米,质地较厚,基部渐窄呈柄状,顶端尖,中脉粗壮,侧脉不明显,下面粗糙,上面散生长柔毛,基部贴生微毛,边缘具锯齿状粗糙。

圆锥花序大型,疏散,长30-50厘米,基部常为顶生叶鞘所包,主轴节间长约5厘米,分枝长10-15厘米,3-5枚着生于各节,具细毛状粗糙,下部长裸露,腋间生柔毛;小穗柄长1-4毫米,粗糙;顶端具2枚半月形退化颖片;小穗长4-5毫米,宽约2.5毫米,厚1.3毫米,黄绿色或带褐黑色,成熟时易脱落,不孕外稃线状披针形,长1.6-2毫米,顶端渐尖,具1脉,边缘有细纤毛,成熟花外稃阔卵形,脉纹粗厚隆起,脊上部或边脉生疣基硬毛,表面疣状突起在每侧24-26纵行;芒自外稃顶端伸出,长5-10毫米,具细毛;内稃与外稃同质,宽约为外稃之半,脊疏生疣基硬毛,顶端有小尖头,边缘干膜质,花药长约2.5毫米。

颖果扁平,红褐色,长约3.2毫米,宽约2毫米,染色体组为CC型,2n=24(Nandi 936,Katayama et al.1981a),二倍体植物。

分布范围

编辑

分布于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中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澳大利亚(存在和起源不确定)。在中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

生长环境

编辑

生长于海拔600-1100米的丘陵山坡中下部的冲积地和沟边。 为喜温暖、多雨、潮湿的短日照植物,适宜在荫蔽、腐殖质丰富、pH值为6左右的肥沃沙壤土上生长。伴生植物有薏苡、棕叶狗尾草等。

繁殖方法

编辑

种子处理1.

种子前处理和灭菌处理:将种子弃壳成米粒,用细砂纸磨去种表皮釉质,水洗2遍,用75%酒精表面消毒1分钟,再加入0.1%的氯化汞灭菌两次分别15分钟和5分钟,无菌水清洗5-6遍,吸水纸吸干种子,待用。2.

种子催芽:灭菌处理后的种子接入铺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上,加入无菌水后将其放置在28℃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黑暗催芽培养,培养4天后种子露白,6-10天后种子长出细芽。

种子芽接种培养

将出芽的种子接入愈伤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愈伤,16天后长出粘性愈伤。

愈伤组织诱导

粘性愈伤培养10天,长成0.1厘米的紧实小颗粒愈伤,每20-26天挑选优质颗粒愈伤组织进行增殖和继代培养。愈伤诱导、增殖和继代培养基分别为:MS+2,4-D5.0毫克/升,MS+2,4-D6.0毫克/升,MS+2,4-D 4.0毫克/升,置于28℃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暗培养。添加植物凝胶2.8克/升、蔗糖30克/升、p小时值5.8。

愈伤组织分化成小苗

将继代愈伤组织分别接种在MS+6-BA1.0-4.0毫克/升+NAA0.1-0.7毫克/升+ZT1.0-4.0毫克/升的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继代和增殖培养,植物凝胶2.8克/升、蔗糖30克/升、p小时值5.8。26天后换分化培养基1次,换2次,每26天换1次继代和1次增殖培养基,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光照强度3000-4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小时/天。

分化壮苗培养

将增殖分化苗接种在MS+6-BA2.0毫克/升+TDZ2.0毫克/升+NAA0.1毫克/升壮苗培养基上壮苗培养,植物凝胶2.8克/升、蔗糖30克/升、p小时值5.8。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光照强度4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小时/天。

生根培养

将壮苗分别接在MS+NAA0.2-2.0毫克/升的生根培养基上,植物凝胶2.8克/升、蔗糖30克/升,p小时值5.8;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光照强度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小时/天。10天后,观察根芽露白和根芽长出,25-33天统计主根、须根长、根粗和根数,观察植株生长情况。

苗锻炼培养

将长至9-12厘米的生根苗揭膜3天,将苗放置常温培养2天,从培养基中取出,用自来水将生根苗冲洗干净,加水淹没根部为适,置于温度为28℃,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苗锻炼培养。

栽培技术

编辑

苗的温室定植

苗锻炼培养7天,将苗从培养箱中取出,单苗移栽在装有腐殖土和珍珠岩按3:1比例混匀的盆中进行定植生长,水淹没根部,培养7天后,将水放干,让根定根生长5天,再加水进行培养。

苗的田间移栽和管理

定根苗定植生长20天后,将苗移栽到大田,注意有效固根,中期保证水、保肥,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生长中后期进行追肥,直到种子成熟。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稻可为栽培稻的种质资源,提供育种遗传材料。 药用野生稻在稻属22个种中长势最强,是普通栽培水稻的20倍以上,在进化过程中,药用野生稻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药用野生稻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各种灾害和地理生态因素的作用,形成了各种抗性和耐受不良环境等优异性状,是天然的基因库。药用野生稻农艺性状具有大穗、宽叶片、粗茎秆等性状,为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药用稻中筛选到具有高效溶磷解钾能力的内生固氮菌是一类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的菌株。 。

保护现状

编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Ⅱ级。

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下一篇 异颖草

上一篇 野生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