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廓癣 编辑
耳廓癣 开始为红色丘疹、水疱。继而脱屑并逐步向四周蔓延扩大成大片红斑,上覆鳞屑。边缘清楚,有丘疹或水疱。可延及外耳道、全耳、颈面部。患者多有局部外用皮质激素史。自觉瘙痒明显,常为一侧。可伴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等。刮取鳞屑加10%KOH液直接镜检可见分枝分隔的菌丝。培养有皮肤癣菌生长。
中医病名:耳廓癣
外文名:Auricular ringworm
别名:耳癣
就诊科室:耳鼻喉
多发群体:任何年龄均可罹及,但以20~40岁最为多见。
常见发病部位:常见于单侧且以右侧为多
常见病因:耳道湿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以及局部潮湿、外耳道损害如挖耳及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等
常见症状:红肿热痛明显,瘙痒,耳道中有少量积脓
(一)发病原因
耳廓癣 耳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病,占耳感染的15%~20%。多发生于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的地区。任何年龄均可罹及,但以20~40岁最为多见。常见于单侧且以右侧为多,可能与右手挖耳方便顺手有关。夏季好发。引起耳廓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石青样毛癣菌及羊毛状小孢子菌等。来源于头面部癣的直接蔓延或手足癣、体股癣、甲癣等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这类感染又称耳癣。
耳廓图
引起外耳道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烟曲霉和黑曲霉。其中黑曲霉占90%以上。其他有念珠菌、肯霉、犁头霉、柱顶孢、短帚霉、根毛霉、共头霉等,多来源于空中孢子的飘落。80%~90%的外耳道炎可发现各种细菌,如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微小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棒状杆菌等,当与真菌共存时。可使真菌感染加重。
局部原有皮损如外耳道湿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以及局部潮湿、外耳道损害如挖耳及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二)发病机制
引起耳廓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石青样毛癣菌及羊毛状小孢子菌等。来源于头面部癣的直接蔓延或手足癣、体股癣、甲癣等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这类感染又称耳癣。引起外耳道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烟曲霉和黑曲霉。其中黑曲霉占90%以上。耳道湿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以及局部潮湿、外耳道损害如挖耳及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耳道中有少量积脓,可直接检查和培养,有细菌生长。有助诊断。
取耵聍或痂片加10%KOH液检查可见菌丝和孢子。有时可见分生孢子头。培养有真菌生长。
外耳道真菌病应和细菌性外耳道炎相鉴别。后者一般起病急,红肿热痛明显,尤以耳痛为主。慢性外耳道炎则自觉瘙痒,耳道中有少量积脓,直接检查和培养有细菌生长。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挖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