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福生 编辑
王福生,1962年8月出生于安徽枞阳,传染病学、肝病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
王福生1984年7月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7年8月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1992年8月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1993年8月—199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1999年1月—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8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1月—2020年5月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5月起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
中文名:王福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枞阳
出生日期:1962年8月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福生院士
1962年8月,王福生出生于安徽枞阳。1979年9月—1984年7月,就读于蚌埠医学院。
1984年9月—1987年8月,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8月,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12月—1993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1993年8月—199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1998年12月—1999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王福生出席会议
1999年1月—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3年6月起,任全军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教授。
2008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
2010年4月—2015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7月—2018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2018年11月—2020年5月,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5月起,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福生在实验室工作中
王福生从事感染病的临床诊治、科学研究及生物安全工作,先后参与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9年禽流感、2015年埃博拉病毒病、2020年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的临床救治;擅长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结合临床难题开展研究,开拓了疑难肝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细胞治疗与研究的新方向。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官网显示,王福生在中国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60余篇,被引用超过23000次 ,其代表论著有《希夫肝脏病学》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10年9月 | 第一届中美国际肝病峰会 | 北京 |
2010年11月 | 第十二届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 北京 |
2012年9月 | 第七届酒精性肝病、胰腺疾病和病毒性肝炎国际研讨会 | |
2013年9月 | 国家消化病大会 | |
2014年5月 | 欧洲肝病年会 | |
2014年9月 | 第二届自身免疫性肝病国际专家研讨会 | 北京 |
2014年9月 | 全军传染病学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 | 北京 |
2014年11月 | 美国肝病年会 | |
2015年3月 | 亚太肝病学会年会 | |
2019年3月 | 亚太肝病学会年会 | |
2019年10月 | 2019年度雁栖湖会议 | 北京 |
2019年11月 | 第五届中国疾病细胞/生物治疗大会 | 北京 |
2021年9月 | “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构建”科技伦理研讨会 | 西双版纳 |
承担项目
截至2022年9月,王福生已承担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50余项课题。
时间 | 项目名称 | 备注 |
---|---|---|
2011年1月—2016年12月 | 重要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 负责人 |
2014年1月—2017年12月 | B细胞在清除慢性乙肝患者HBsAg中的作用机制 | 负责人 |
2016年1月—2019年12月 | 负责人 | |
2017年1月—2019年12月 | MSC治疗重大传染病引起的严重SIRS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 负责人 |
2017年7月—2021年12月 | 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肝病的临床研究 | 负责人 |
2018年1月—2023年12月 |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新策略 | 负责人 |
2022年1月—2026年12月 | 儿童慢性乙肝临床治愈和免疫学应答机制的研究 | 负责人 |
发明专利
时间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
2011年 | 临床治疗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和保存 | CN201010585066.3 |
2015年 | 多克隆抗乙肝病毒免疫细胞的扩增方法 | CN201510643051.0 |
科研奖励
截至2022年9月,王福生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等奖项。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2006年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1年 | 人体免疫应答影响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及抗病毒疗效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5年 |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王福生指导团队进行肝病免疫治疗研究
王福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授《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和免疫学》等课程。培养成果
截至2015年2月,王福生已培养博士生37人、硕士生36人、在站博士后2人,他们都已经成为所在单位重点科室的研究室主任或临床骨干力量。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病医学部主任医师李永纲,全军传染病研究所副研究员施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病学部生物治疗科副主任医师福军亮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2011年 | 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突出个人贡献奖 | 国家科技部 |
2011年 | 全军科技重大贡献奖 | 国家科技部 |
2013年 | 奥田学者奖 | 国际消化病肝病基金会 |
2015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国务院 |
2020年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2020年 | 全国创新争先奖 |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组织部 | |
全军科技领军人才 | ||
科技银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 |
优秀共产党员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 |
三等功(2次)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国务院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6年11月 | 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
2008年—2016年 | 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 |
2010年—2020年 | 中华医学会理事 |
2011年—2020年 | 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主任委员 |
2017年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2019年11月 | 中国免疫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2021年—2024年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免疫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
中国免疫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
解放军总医院第十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专家 | |
国家及军队生物安全专家组专家 | |
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 | |
北京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 |
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973项目免疫学科评审专家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 |
王福生近照
“王福生在慢性肝病临床免疫学和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原创性、实用性的创新成果并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日报》评)“王福生是中国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领军人物。”(科学网评)
“王福生是疑难肝病生物治疗的领路人。”(解放军第302医院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