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内套叠 编辑
直肠内套叠又称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脱垂、隐性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层或直肠壁全层在排便过程中下垂,向内折入远端的直肠腔甚至肛管内,从而阻塞消化道出口,造成排粪困难。直肠内套叠多发生在直肠远端,中年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部分患者有精神症状,晚期阴部神经受损,可有不同程度的排粪失禁。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年老体弱者全身组织松弛可使附着直肠周围的组织松弛,加之长期过度用力排粪引起腹内压增高,还有直肠息肉等脱出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本病多见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直肠内脱垂出现的症状有很多种,最主要的症状是直肠排空困难、排粪不净、便次增多、排便量少及肛门阻塞感,用力越大阻塞感越重。因插入的手指或栓剂不自觉地将下垂的直肠黏膜推回,所以患者常将手指或栓剂插入肛门协助排粪。排便时下腹部或骶部有局限性压痛,偶尔有血便及黏液便。部分患者有精神症状,晚期阴部神经受损,可有不同程度的排粪失禁。
1.直肠指检
下端直肠黏膜较松弛,肠腔内黏膜堆积,偶尔扪及套叠环。
2.结肠镜检查
不易见到套叠,因插入结肠镜时常使套叠复位,但在套叠处可见到直肠炎、溃疡、水肿或红斑,常误诊为肠道炎性疾病。
3.排粪造影
典型表现是直肠侧位X线片上呈漏斗状的影像,部分患者有骶骨直肠分离现象。
4.动力学检查
可有直肠感觉功能损害,内括约肌功能损害。
1.多数患者有长期便秘史,排粪需数小时。当患者主诉直肠内有阻塞感、排粪不全、排粪次数增多但每次排粪量少时,就应考虑到直肠内套叠的可能。
2.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医师对直肠的指诊及排粪造影。直肠指检可发现直肠下端黏膜松弛或肠腔内黏膜堆积。排粪造影可观察到排粪时直肠侧位X线片上呈漏斗状的影像。
1.一般治疗
轻度直肠内套叠所致的便秘可遵循便秘的一般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包括饮食、排粪习惯的改变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将脱垂的直肠黏膜切除或固定在直肠周围的组织上,常用手术方法如下。
(1)直肠黏膜套扎术 适用于直肠远端或中段黏膜内脱垂。黏膜急性炎症、糜烂、肠炎、腹泻等禁忌此术。
(2)直肠周围注射术 适用于直肠远端或中段黏膜内脱垂。
(3)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注射术 适用于直肠远端黏膜内脱垂、直肠远端内套叠、中段直肠内套叠。特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
(4)改良Delorme手术 适用于直肠内脱垂,肠套叠深度达8厘米以上者。
(5)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 适用于直肠远端内套叠,即直肠黏膜内脱垂。这种方法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适用于低位脱垂的重症患者。但手术技术要求和治疗费用都较高。
(6)直肠固定术 此手术需切开腹壁,在腹腔内将直肠上提固定在骶骨前面,适用于严重的高位直肠内套叠患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