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编辑

中药名

南鹤虱南鹤虱

鹤虱,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虱子草、野胡萝卜子

界:植物界

科:伞形科

种:野胡萝卜

分布区域:江苏、河南、湖北、浙江等地

中文学名:南鹤虱

采收时间: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用量:3~9g

毒性:有小毒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生理特性

编辑

本品为双悬果,呈椭圆形,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5mm。表面淡绿棕色或棕黄色,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钝圆,背面隆起,具4条窄翅状次棱,翅上密生1列黄白色钩刺,刺长约1.5mm,次棱间的凹下处有不明显的主棱,其上散生短柔毛,接合面平坦,有3条脉纹,上具柔毛。种仁类白色,有油性。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苦。

产地

编辑

生于山野草丛中。主产江苏、河南、湖北、浙江。

入药部位

编辑

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编辑

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

编辑

味苦、辛,性平。

归经

编辑

归脾、胃经。

功效

编辑

杀虫消积。

主治

编辑

相关配伍

编辑

1、《千金方》单用本品十两,捣筛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治蛔虫腹痛。

2、《小儿药证直诀》安虫散:治疗虫痛发作有时,口吐清水,可与实、白矾槟榔等同用。

3、《和剂局方》化虫丸:治虫积所致四肢赢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等,可与槟榔、苦楝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

编辑

3~9g。

禁忌

编辑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编辑

《新修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生西戎。

下一篇 枳壳

上一篇 南寒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