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樟 编辑
普陀樟(学名:Cinnamomum japonicum 'Chenii')是樟科、樟属天竺桂的变异树种,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淡褐色,小枝绿色,光滑。叶革质,芳香。普陀樟根系发达,具耐旱、抗风等特性。幼苗生长缓慢,5年后转快。5至6月开花,11月果实成熟。
普陀樟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丘陵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是滨海特有的观叶、观果植物。普陀樟生性强健,耐热、耐寒、耐旱、耐瘠,抗空气污染。
普陀樟是庭院及滨海地区园林绿化中不可多得的优良树种。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中文名:普陀樟
拉丁学名:Cinnamomum japonicum 'Cheni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毛茛目
科:樟科
亚科:樟亚科
族:樟族
亚族:樟亚族
属:樟属
组:肉桂组
种:天竺桂
品种:普陀樟
普陀樟
通过清查,发现普陀樟Cinnamomumjaponicumvar.chenii集中分布于舟山市普陀区所辖范围内的洛伽山、朱家尖岛以及以朱家尖、桃花、六横岛为中心的毗邻悬水小岛上,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有结果母树1.2万余株,大年种子产量有1500千克左右。舟山新木姜子分布在普陀区的朱家尖、桃花、普陀山和定海区的大猫岛,其分布特点是孤立,散生,且范围极小,无成片分布,共有结果母树300余株,种质资源较为贫乏,加之不合理的采种,迄今大年种子产量仅为100千克。南京椴分布范围更是有限,主要分布在桃花岛蚂蝗坑和定海区大猫岛茅草屋冷坑,呈群落分布,共有结果母树170余株,每年种子产量极少,能采到的种子只有0.25千克左右。
普陀山生长着一种樟类植物,它的叶片比常见的香樟浓绿发亮,树干比香樟光滑;它适应性很强,无论在悬水小岛洛迦山,还是面对东海的善财洞风口处,都生长得郁郁葱葱,1939年,一位日本学者中井猛之进(Nakai)在普陀采得标本后,将该树定名为普陀樟。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0厘米;树皮淡褐色;小枝绿色,光滑。叶革质,芳香,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的互生,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距基部约1厘米左右,中脉与侧脉在两面隆起。聚伞花序从枝上叶腋生出,由6-20(-22)花组成伞形状;总花梗长3-6厘米,花梗长5-10毫米,均无毛;花淡黄色,萼片6,宽椭圆形,外面有短毛。浆果状核果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长约13厘米,果托浅杯状,边全缘或具浅圆齿,熟时紫黑色。
分布于丘陵沟谷常绿阔叶林内。丘陵沟谷常绿阔叶林内。分布区受海洋气候影响,冬暖而夏凉,年平均温15.4-16.2℃,1月平均温3.3-5.5℃,最热月(8月)平均温26.8℃,极端最低温为-6.1-12.1℃(持续仅2、3天),春季多雾,雾期长,每年5-9月湿热多雨,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年降水量1152-1200毫米。土壤为红壤,pH值5.5-5.7。耐阴树种,幼龄期需有侧方蔽荫。本种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标志种,常和红楠.、珊瑚树、野梧桐.、蚊母树等混生。普陀樟根系发达,具耐旱、抗风等特性。
间断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岛屿及台湾,即自上海金山县大金山岛西坡延伸至浙江舟山群岛普陀、桃花山一带,以及台湾新竹、台北、桃园、中央山脉、玉山、南投、台东、台中、高雄、恒春等地。生于海拔200-240米的丘陵沟谷常绿阔中林内。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幼苗生长缓慢,五年后转快。花于5月开放,11月果实成熟,结实有间歇期。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脱去果皮,漂洗干净后阴干,湿沙分层贮藏。早春三月播种,种子发芽率80---%。播后1个月出土,苗期需架设荫棚。当年苗高约15厘米,需移植1---后可出圃种植。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脱去果皮,漂洗干净后阴干,湿沙分层贮藏。3月播种,种子发芽率80%至90%。播后1个月出土,苗期需架设阴棚。生长旺盛季节每半月施肥,以氮肥为主,秋季施肥以复合肥为主。当年苗高约15至25厘米,1至2年后可出圃种植。圃地种植期间,病虫害较少,较其他樟科植物抗性强。
茎腐病
发病严重时,导致幼苗茎基部变黑腐烂,病株下部叶片发黄叶缘变褐色,随即枯萎,此病病源为土壤习居性菌,圃地积水土壤过湿或连续高温,植株生长不良,容易发病,土壤瘠薄,有机质少,也易感病。
防治方法:1.播种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敌克松,每平方米5-10克,加细土稀释20-30倍,均匀撒入表土,也可沟施于播种沟内。2.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高温时搭荫棚提高幼苗抗病能力。3.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5克喷粉或50%代森锌500倍液,每平方米浇灌2-3公斤药水。
蛀梢象鼻虫
以幼虫钻蛀嫩梢危害,使被害梢枯死,严重时达69.1%,对高生长及干形发育有较大影响。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3月普陀樟抽梢时,成虫产卵于新梢中,卵孵化后,幼虫在当年新梢中蛀食为害,蛀道长10厘米。幼虫期为3月底到4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期很长,直到次年3月份产卵后死亡。
防治方法:1.在3月份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1公斤。2.在4月上旬用40%乐果乳剂400-600倍液喷洒新梢,可杀死梢中幼虫。3.在发现新梢叶片萎蔫时,及时剪除被害新梢,集中烧毁。
普陀樟树冠饱满,枝叶浓密,四季常青,抗海风,耐盐雾,是一种珍贵的沿海山地及滨海庭院绿化观赏树种。
用水蒸馏法提取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Sibe)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天竺桂挥发油中分离出27种化学成分,以冰片为主要成分,占26.03﹪;抑菌实验中,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在照度为50001x、大气CO2体积分数为700×10-6环境下生长3个月的普陀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体积分数倍增将使普陀樟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28.7%,其中叶绿素a、b分别下降了28.6%、19.8%,类胡萝卜素上升2.8%,叶绿素a/b从1.95下降到1.55.长期高体积分数CO2处理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2.45%,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53.91%,暗呼吸速率下降95.6%,光呼吸速率下降43.7%;短期内CO2加倍处理,光合速率上升21.76%;长期处理,则下降89%.这表明,短时CO2体积分数加倍处理使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明显增加;长期处理明显抑制了普陀樟的光合作用,出现了严重的光合适应现象。普陀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减弱致使整个代谢水平下降。
保护级别:,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保护措施:浙江普陀岛已建立国家重点风景保护区,应对本种加强保护,严禁砍伐。杭州植物园及南京中山植物园已引种栽培。生长于海拔200-240米的丘陵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标志种。耐阴,幼龄期需要蔽荫,根系发达,有耐旱、抗风等特性。幼苗生长缓慢,五年后转快。花于5-6月开放,11月果实成熟,结实有间歇期。间断分布于上海大金山岛至浙江舟山群岛以及台湾岛。普陀樟是中国和朝鲜、日本的间断分布种,对研究东亚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木材坚实致密,纹理直,耐腐,耐水湿,是优良的用材树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