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楞子 编辑
瓦楞子,中药名。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的贝壳。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毛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尤其喜在有溪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山东半岛的羊角沟,天津的塘沽,辽宁的辽河口等处为多。泥蚶,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山东、浙江 、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皆有养殖。魁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及南海等地区。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的功效。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
动物的贝壳。
味咸,性平。
归肺、胃、肝经。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
1、胃痛吐酸水:瓦愣子(醋煅7次)270g,乌贼骨180g,广皮(炒)90g。研极细末。每日3次,每次服6g,食后开水送下。(《经验方》)
2、治痰饮:以瓦楞子壳(即海蚶子),不拘多少,炭火煅,研末,候栝萎黄熟时,正捣和瓦粉作饼子,晒干为末。用蜜汤调一钱,或入诸药为丸,其效过于海粉多矣。(《古今医统》)
9~15g,先煎。
无痰积者不宜。
1、毛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尤其喜在有溪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山东半岛的羊角沟,天津的塘沽,辽宁的辽河口等处为多。
2、泥蚶: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山东、浙江 、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皆有养殖。
3、魁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及南海等地区。
毛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长4~5cm,高3~4cm。壳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脱落;壳顶突出,向内卷曲;自壳顶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条。壳内面平滑,白色,壳缘有与壳外面直楞相对应的凹陷,铰合部具小齿1列。质坚。气微,味淡。
泥蚶:长2.5~4cm,高2~3cm。壳外面无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条,肋上有颗粒状突起。
魁蚶:长7~9cm,高6~8cm。壳外面放射肋42~48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