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B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 编辑
特发性和继发性局限型损害呈疏散性、坚实性皮肤丘疹或结节,成群或融合成斑块。主要发生于面部,特别是颊及鼻部或耳垂。其次,损害可侵犯躯干(36%)或四肢(25%)。结节表面通常光滑。呈肉色,棕黄色,红色或紫色。妇女患者为男性的3倍,2/3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播散性或泛发性病例少见,表现为粟粒状丘疹。由包柔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皮肤淋巴样增生不常见。损害发生于蜱虫叮咬部位或紧接游走性红斑的边缘。损害在感染后长达10个月出现。皮损呈多发结节,直径1~5cm,好侵耳垂,乳头和乳晕,鼻和阴囊部。通常无自觉症状,可伴发局部淋巴结肿大。诊断可根据蜱虫叮咬史或迁徙性红斑。好发部位(耳垂或乳头)和组织病理表现。
组织病理:呈致密结节性浸润,主要位于真皮;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浸润减少,呈头重足轻状,浸润与表皮间有透明境界带,浸润主要由成熟的小和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构成,深部通常见界限清楚的生发中心,中央为大淋巴样细胞,有丰富的胞浆和巨噬细胞,周围为衣袖状淋巴细胞。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诊断可由抗包柔氏螺旋体抗体增高(出现于50%的病例)和患病组织中发现包柔氏螺旋体脱氧核糖核酸(DNA)而证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