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氏杆菌红斑 编辑
布氏杆菌红斑,又称为接触性布氏菌病或布氏杆菌皮炎,是一种急性红斑样损害性皮肤病。全世界均有本病发生,国内主要见于牧区如内蒙东北和西北,以羊型为主,牛型散见于较大城市,猪型少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是缘于接触病畜机会较多。主要传染源为病羊、病牛,其分泌物传染性较强,饮用未消毒的病畜乳品可经口感染,人传染给人的机会较少。
别名:接触性布氏菌病或布氏杆菌皮炎
就诊科室:皮肤科
多发群体:兽医或与布氏杆菌感染动物接触的人
常见病因:饮用未消毒的病畜乳品可经口感染,接触感染布氏杆菌动物的分泌物
传染性:有
患者在接触感染布氏杆菌动物的分泌物以后几小时内,在接触部位发生瘙痒性红斑点,丘疹或风团,几天后可自行消退。较重者在48小时内出现多数散在性毛囊性丘疹,并演变成水疱和脓疱,以后水疱或脓疱结痂,痂下方的组织坏死,经10~14天后痊愈,遗留微小瘢痕,非接触部位也可出现继发性多形性红斑。若皮肤擦伤后感染布氏杆菌,尚可引起无痛性溃疡。患者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1.避免接触患病动物,避免搔抓,肥皂水洗及热水烫洗,不使用刺激药物。
2.内用药以止痒,脱敏为主。可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重症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3.中医疗法原则为清热、解毒,方用红斑解毒汤加减。
4.局部疗法无渗液时可用炉甘石洗剂,加用适量苯酚(石炭酸)樟脑,或薄荷脑止痒。红肿、水疱、渗液不多时可外用氧化锌油,合并感染时可加用依沙吖啶(利凡诺)。
经10~14天后痊愈,遗留微小瘢痕,非接触部位也可出现继发性多形性红斑。
1.及时处置病畜。
2.加强肉乳制品检疫,居民应熟食肉乳制品。
3.长期接触牲畜的有关人员应定期进行布氏菌苗预防接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