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期梅毒 编辑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本病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损害。如一期梅毒感染部位的溃疡或硬下疳;二期梅毒的皮肤黏膜损害及淋巴结肿大;三期梅毒的心脏、神经、胃、眼、耳受累及树胶肿损害等,梅毒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危害极大。
外文名:secondary syphilis
就诊科室:传染科;皮肤科
常见发病部位:皮肤,黏膜,阴部,肛门,口腔
常见病因:梅毒螺旋体
常见症状:热,头痛,骨痛,三叉神经痛或肋间神经痛及乏力,皮疹与湿疣等
传染性:有
传播途径:性交;胎盘
1.前驱症状
二期梅毒患者在皮肤发疹前有时有微热、头痛、骨痛、三叉神经痛或肋间神经痛及乏力等前驱症状。一般可持续3~5日,由于前驱症状轻微故常为患者忽视。
2.二期显发梅毒的皮肤损害
常见的皮肤损害为皮疹与湿疣
(1)皮疹 以自觉症状轻微,分布广而稠密,和对称性发疹为特点。其主要类型有:①斑疹型梅毒疹 最为多见,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近端内侧,大小不等,直径约0.5~2厘米,常呈圆形,少数为椭圆形,偶如环状,色似玫瑰红,故称玫瑰斑疹。②丘疹型梅毒疹 比较多见,类型繁多。一般为2~5毫米直径的小丘疹,丘疹初为红铜色后转呈褐色。一般基质坚硬,表面可有少量鳞屑,此类疹型内含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很强。③丘脓疱型梅毒疹 较少见,初为斑疹,以后隆起,顶部生小脓疱而得名。分布较广,此种患者一般营养较差。④脓疱型梅毒疹 甚少见。
(2)湿疣 是一种很常见的独特的二期梅毒损害,女性患者较多,好发于皮肤摩擦和潮湿的部位,如肛门周围外生殖器等处,湿疣初为湿丘疹,其后可相互融合或皮疹向外不断扩大而成为大小不等的扁平隆起损害,其表面糜烂并有细粒状的赘生物,其上有灰色膜。
(3)脱发 梅毒性脱发也为二期梅毒常有的表现之一,多见于男性,好发于两颞,呈虫蛀状脱落,不论治疗与否,毛发都可重生。
3.二期显发梅毒黏膜损害
黏膜损害为咽喉炎和黏膜斑
(1)咽喉炎 临床表现为黏膜卡他性炎症,常见为口腔、舌咽腭弓等,常需治疗2~3周后方能完全恢复。
(2)黏膜斑 为黏膜局限糜烂,表面由渗出物组成的薄膜覆盖而呈白色。黏膜斑周围无红晕无痛感,形状不一,多为椭圆形也有融合成片者。其分泌物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很强
4.二期复发梅毒
二期显发梅毒症状消退后由于治疗不足或者患者免疫力降低,又会重新出现二期梅毒损害,称为二期复发梅毒。
5.二期梅毒的其他损害
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眼、骨、神经系统及内脏等损害,但一般较轻微。受损之脏器或组织损害虽轻,但如不治疗,常成为以后内脏、神经骨骼、关节等梅毒的基础。
1.体格检查
感染期短的患者应注意检查皮肤、黏膜、阴部、肛门、口腔等处。感染期较长的患者应注意检查心脏、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部位。
2.实验室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在皮损处用玻片刮取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见有活动的梅毒螺旋体。
(2)活体组织检查 梅毒螺旋体如用银染色法或荧光抗体染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呈黑褐色,有螺旋结构,位于真皮毛细血管周围。
梅毒的病程长,症状复杂,可与很多其他疾病的表现相像,因此必须结合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诊断。
受损之脏器或组织损害虽轻,但如不治疗,常成为以后发展为内脏、神经、骨骼、关节等梅毒的基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