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子宫内膜炎 编辑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当炎症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可影响子宫肌层,成为子宫内膜-肌炎。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是流产,产褥感染,子宫腔内安放避孕器、镭针,子宫颈扩张,诊断刮宫或宫颈电灼、激光、微波物理治疗等。
感染细菌的种类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菌,此外还有淋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按照感染的致病菌可以分为结核性和非结核性两种。
(1)结核性子宫内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多继发于输卵管结核。
(2)非结核性子宫内膜炎较为多见,由一般病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月经期、流产及分娩后,如分娩时胎盘和胎膜残留、月经期性交、长期子宫出血、不完全性流产感染、消毒不严的妇科检查、子宫腔内操作(如人工流产及各种阴道式手术)的上行感染、子宫颈炎和阴道炎的上行感染、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坏死引起的感染。
除在分娩或流产后所发生的急性子宫内膜炎,由于宫腔内有较大的创面或部分胎盘残余或因细菌的致病力强而可以导致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急性子宫内膜炎多数为轻型,这与宫腔有开口通向阴道,有利于炎性分泌物的引流有关。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表现为起病较急,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有时为血性或有恶臭、有时子宫略大、子宫有触痛。产后感染则恶露呈泥土色。急性子宫内膜炎可进一步发展为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及盆腔炎,使病情加重。也可有月经过多、下腹痛及腰骶胀痛明显。
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易于诊断。
1.一般处理
(1)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并含有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为宜。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2)急性子宫内膜炎应卧床休息,宜采取半卧位,以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及宫腔分泌物的引流。
(3)下腹部热敷,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并止痛。
(4)高热时可物理降温。
(5)应避免过多的妇科检查,以防止炎症扩散。
2.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为主。发生于分娩或流产后的子宫内膜炎,如疑有胎盘组织残留,应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立即予以清除,但以轻轻去除宫腔残留物为宜,尽量不要刮宫,待抗生素达到一定剂量、炎症得以控制时,方可行刮宫术,以防炎症扩散。如果子宫有活动性出血时,可在应用大量抗生素的情况下清理宫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