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载平 编辑
李载平(1925年8月17日—2018年5月3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李载平于1947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生化教研组工作;1958年担任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副室主任和课题组长;1960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77年晋升为正研究员;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5月30日在上海市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3岁 。
李载平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工作 。
中文名:李载平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1925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2018年5月30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李载平
1925年8月17日,李载平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47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之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生化教研组工作。
1949年12月,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5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学研究所化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曹天钦教授 。
195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学研究所独立后设立放射生物学研究室,李载平担任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副室主任和课题组长。
1960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担任副研究员。
1977年,晋升为正研究员。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8年5月30日15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市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3岁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载平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开始DNA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受Χ—射线的隐藏破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重组DNA重组研究,克隆了乙肝病毒adr亚型基因组DNA,报导了全顺序分析,阐明了adr亚型内还有基因组的多态性,提出了可能有致病性不同的乙肝病毒存在,检出了免疫逃避型HBV变异株,发现了病毒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新元件—增强子ENⅡ。乙肝疫苗的研制,已通过临床验证,取得了试生产文号并获得美国专利。发现了蓖麻蚕染色质rRNA基因转录起始区的拓扑变异结构顺序和核骨架结合顺序(MAR)。检定了肝癌相关新功能基因fup1。领导的研究组发展了hEGF和hGM-CSF的分泌型、高表达大肠杆菌系统 。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5月,李载平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 。
学术交流
1973年,李载平受邀参加日本化学会年会,考察了日本一流科研机构。
1975年,作为中国分子生物学代表团成员访问美国最高水平的生化实验室,包括MIT、冷泉港、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等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校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李载平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际奖1项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96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00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奖) | 何梁何利基金 |
国泰奖(Cathy Award) | 美洲华人生物学家协会(SCBA) | |
上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 ||
上海市科技功臣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3年1月 | 中国遗传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1983年 | 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ICGEB)评审组成员 |
国家生物工程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 |
国家863生物技术和国家973人口与健康专家组成员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 | |
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生物技术委员会成员 | |
《Research in Virology》编委 |
李载平是中国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基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 。(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评)
李载平为中国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不可或缺的贡献,为学科规划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教书育人,提携后学,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评)
李载平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热爱祖国,心系人民,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敬业奉献,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中国工程院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