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增生症 编辑
乳腺增生症,也常被称为乳腺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或乳腺纤维囊性改变,是一种起源于乳腺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的良性疾病。该疾病主要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包括雌孕激素比例失衡,乳腺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催乳素升高等,可能受年龄、月经史、孕育史、哺乳史等因素的影响。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70%~80%女性会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乳腺疼痛、结节或肿块,部分患者会出现乳头溢液。患者同时还可能伴随焦虑、抑郁和月经紊乱等症状。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对于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轻中度疼痛者主要采取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调适,持续性严重疼痛者可接受药物治疗,但患者应注意不能长期使用,以防对子宫内膜及卵巢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有乳腺增生症病变的患者,手术治疗并非解决根本问题的方式。部分药物或中医治疗手段也可以辅助缓解症状。
乳腺增生的预后通常良好,大部分患者没有转变为乳腺癌的风险。非典型导管增生及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被视为乳腺癌癌前病变,因此,当患者伴有非典型增生时,应成为临床预防早癌的重点。该疾病一般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但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受到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医病名:乳腺增生症
别名:乳腺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改变、乳腺囊肿
就诊科室:乳腺科、普外科
多发群体:30~50岁的女性
常见发病部位:乳腺
常见病因:内分泌功能紊乱,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乳腺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催乳素升高
常见症状:乳腺疼痛、结节或肿块、乳头溢液
传染性:否
相关药物:三苯氧胺
乳腺增生症的病因主要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发病原因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恢复不全;
乳腺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导致乳腺各部分增生程度不同;
催乳素升高,影响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功能,同时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诱发因素
任何导致性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均可增加该病的患病风险。
年龄;
月经史;
孕育史;
哺乳史;
避孕药服药史;
饮食结构;
社会心理因素。
乳腺增生症的主要症状是乳腺疼痛、结节或肿块,部分患者合并乳头溢液。
早期症状
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为该病的典型症状,通常也是早期症状,可能程度较轻。
典型症状
乳房疼痛
临床上常以乳房疼痛为首发症状,周期性疼痛多为生理性,而非周期性的疼痛则多数可能伴有神经源性、药源性以及乳腺外其他疾病等因素的干预。
早期患者主诉的疼痛可为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而乳腺囊性增生病者常为定位明确的非周期性疼痛。
乳腺结节或肿块
包括颗粒状结节、条索状结节、局限性或弥漫性腺体增厚等,结节常为多个,可累及双侧乳腺,亦可单发。肿块一般较小,形状不一,可随月经周期性变化。
乳头溢液
伴乳头溢液者占3.6%~20%,常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浆液,较少出现血性溢液。
伴随症状
多伴有焦虑等不佳的心理健康状态。乳腺增生症患者有高达85.9%的焦虑状态检出率,81.63%的抑郁状态检出率。
部分患者合并有月经紊乱。
患者自觉有乳腺疼痛、结节、肿块,或乳头溢液时,应及时就诊。
诊断依据
患者就医后,医生会通过病史、体检、检查等综合诊断,还会结合必要的活检。
该病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表现(与月经相关的乳房胀痛及肿块),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由医生综合分析后得出初步诊断,再进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的同时,还可排除其他疾病。
就诊科室
乳腺科、普外科。
相关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
对腺体丰富且年龄<40岁的患者,首选超声检查,超声对致密腺体中的结节、囊、实性肿物的分辨率优于乳腺X线。然而,超声检查缺乏相应的特异性,易与乳腺癌等相关疾病混淆。
乳腺钼靶检查
对微钙化的检查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常常作为排除早期癌和微小癌的一种手段。一般在B超检查有问题的情况下,由医生判断是否进行钼靶检查。
乳管镜、乳管造影检查
针对乳头溢液的患者,可行乳管镜或乳管造影并结合细胞学检查进行进别诊断。
病理学检查
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金标准,临床上对于超声检查和(或)钼靶检查可疑为恶性病变者,均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以及开放手术活检)。
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
主要作为定性、分型的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对于乳腺增生症的诊断是建立在排除相关疾病的基础上,因此有必要了解相似症状的一些乳腺疾病。
鉴别诊断
针对乳腺增生症患者,需要给予充分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和药物干预,必要时结合活检,以决定是否手术。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类型予以分别对待。
一般治疗
对于伴随轻至中度疼痛者,以心理疏导及改变生活习惯为主。
药物治疗
对于持续性存在的严重乳腺疼痛患者,可予以药物治疗,可用三苯氧胺治疗,该药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对子宫内膜及卵巢有影响而不宜长期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症的病理学改变,也不能根治,只能缓解疼痛的症状。
手术治疗
乳腺增生症病变多弥漫,局部手术切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该病本身并无手术治疗的指征,外科干预主要是为了避免漏诊、误诊乳腺癌,或切除可疑病变。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伴有非典型增生时,应成为临床预防早癌的重点。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细针穿刺抽吸:对于超声提示的薄壁囊肿,细针穿刺抽吸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抽吸液呈血性或超声检查提示为复杂性囊肿时应警惕乳腺恶性病变,建议对血性抽吸液进行细胞学或病变部位的病理学检查。
不同病理学表现的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不相同。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1%,只有活检证实为非典型增生时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才会明显增加,但约80%的非典型增生患者终生都不会发展成乳腺癌。
目前,非典型导管增生及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被视为乳腺癌癌前病变。
治愈性
该病为良性疾病,针对具体不同病理分型所分别采取的药物、手术、心理干预等治疗手段,目的多为缓解症状、预防乳腺癌的发生,而非治愈、根治乳腺增生症本身,患者遵医嘱治疗或定期复查即可,无需过度担心。
严重性
该病为良性疾病,通常对健康无明显影响,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危害性
部分患者出现乳房肿块疼痛,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困扰,甚至引起精神、心理问题;
由于该病症状与乳腺癌类似,可能导致乳腺癌诊治的延误;
该病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一定恶变为乳腺癌的风险。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
学习和掌握乳房自我检查方法,养成每月1次的乳房自查习惯。自查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月经过后或两次月经中间,此时乳房比较松软,无胀痛,容易发现异常;已绝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乳房自查。自查中如发现异常或与以往不同体征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或每年1次乳腺体检。
参考来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